#真誠感謝老師們的付出與辛勞
#讓教師們真正快樂的是國家的支持與守護
教師節,祝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
從小到大,我遇到很多好老師。從政後,也遇到好幾位不藏私指點我的老師們。對所有的老師們,我深深感激!
但老師們的辛勞與付出,需要國家來做妳/你更強大的後盾,這也是我進入立院後全力以赴的議題!
在教文委員會,有機會深入瞭解從大學、高中、國中小到幼兒園的各層級教師,現在在第一線的教學及勞動情況。
我必須說,愈深入瞭解,愈感覺沉重。舉幾個數據給大家知道:
🏫 大學:
📈 大學兼任教師比例,占全體大學教師48%
📈 大學兼任教師鐘點費, #28年來依職級不等,由575至795元,調薪為695至955元,調漲金額在120至160元間, #漲幅僅約20%
📈 私立大學更是28年未強制調整,現在仍有64所學校從未調薪過(鐘點費為每小時575元至795元)。
🏫 高中:
📈 高中代理教師自105年至今,比例從9.7%提高到13.1%
📈 教育部去年承諾會逐年補足國立高中職教師1,400名的法定員額,今年卻要求各校提出計畫並核定後才會給予員額。
🏫 國中小:
📈 國中代理教師自105年至今,比例從9.04%提高到14.09%
📈 國小代理教師自105年至今,比例從11.55%提高到14.76%
📈 各縣市聘期不一,許多代理教師無法獲得完整聘期,僅能領到10或11個月的薪資。
🏫 幼教:
📈 幼兒園代理教師自105年至今,比例19.26%提高到27.09%
📈 以教保員取代教師,薪水平均少將近6000元,但是工作內容幾乎跟教師相同。
📈 2020年主計處統計幼教業平均薪資才2.7萬元。
面臨少子化現象的台灣,明明學生愈來愈少,教師終於能夠有機會提供更好的教學品質給學生。
但這些年,台灣各層級學校普遍卻是趁著少子化的理由,不斷控留教師員額,遇缺不補。從大學、高中、國中小一路到幼兒園,以兼任教師、專案教師、代理教師等職缺替代。
讓這些 #非正式老師 們,明明和正式老師做一樣的事,但薪水和勞動條件就是差一大截。
#正式教師也要面對困境
#超鐘點授課
#新課綱加上遠距卻沒有資源支持
依據《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每週教學節數標準》規定,專任教師每週基本教學節數為14到16節。
但在高中教師員額未補足的情況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調查發現九成四的教師超鐘點授課。高中教師每週負擔的授課節數,包括課後輔導與彈性學習,為23到30節課不等,遠遠超過每週教學節數標準的1.5到2倍。
此外,各校依108課綱規定,必須開設1.2至1.5倍的選修課程。全教總統計有八成的教師皆認為在新課綱上路後備課量大增。五花八門的新課程產生,使得教師相較於過去,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設計各式各樣的新課程。
然而隨著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不斷增加,在今年急須實施 #遠距教學 時,卻發現並未給予教師足夠的資源與支持,教師的工作量不減反增。
在授課節數與備課時間大幅增加的情形下,還要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已造成 #行政大逃亡 的情形發生,正式老師難以接任行政事務。
#老師值得更好的勞動環境
#孩子需要更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是台灣的未來,老師是孩子們成長階段很重要的陪伴。國家要做老師們的後盾,要讓老師們能夠有支持有保障的教學!
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很多,在教師節這一天,我邀請所有教師們跟我一起,為更好的教學環境努力,提出你們在一線看到需要改變的地方,我來努力!
------
瞭解我過去關心教師權益的文章,請看👉
聖約翰科大違反欠薪、強迫減薪、傷害師生權益,教育部應依法嚴懲!
https://bit.ly/3kKb84E
大學兼任教師的困境:未納入勞基法也不適用教師法
https://bit.ly/3icABCd
少子化下的高等教育轉型:必須保障學生受教權和教師勞動權益
https://bit.ly/3oi0Ivh
制度化遏止私校欠薪,成功促成教育部訂定SOP、保障教師勞權
https://bit.ly/2WnByju
聖約翰科大發還積欠教師薪資,肯定潘部長維護教師勞權
https://bit.ly/39GZiSz
高教產學合作也要嚴格監督,保障師生参與及教師勞動權益
https://bit.ly/3uhsVDu
教育部預算提案通過34案,守護各類教師權益
https://bit.ly/3DFIJUO
別把代理教師當作免洗筷,根除濫用留職停薪的陋習
https://bit.ly/3CTfYmk
要求教育部全面檢討代理教師相關法規及預算,保障代理教師勞動權益
https://bit.ly/2XSiZEv
保障正職及代理教師勞動權益,勿因虎年效應減班及控留教師員額
https://bit.ly/3CVhZ1g
感謝教育部潘部長支持,國立高中教師員額盡力於兩三年內全數補足
https://bit.ly/3ufq6To
持續追蹤代理教師權益保障規劃及改善期程
https://bit.ly/2WSIDst
幼兒園真公共化才是解方
https://bit.ly/3AOeTf6
108課綱彈性學習課程國小 在 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末直播和大家分享自學的心路歷程,家長們都好踴躍參加,也給了我許多回饋。很多人告訴我說,他們不喜歡體制,但也從沒想過讓孩子自學,但聽完我的分享之後,發現自學好像沒有這麼遙遠,反而充滿了希望🥰
其實,自學真的沒有這麼難,現在全台的學生都是在家自學啊😂 #各位家長都已經辦到了XD
我有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我選擇讓孩子自學?😎不是因為覺得讀書不好、考試不好,或是怕孩子無法承受壓力而不讓孩子進體制的教育(我自己是個很愛背書考試的人),因為我很清楚,在學校主要以 #學業 #成績 #升學 為導向,但能在學業上大放異彩、從成績上得到成就,只有少部分一群人;而另一群人,可能成為被放棄,看輕自己,以為自己沒有能力、甚至沒有未來的人(林叨爸從小就是放牛班,但他現在卻是獸醫師)
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而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孩子的潛能激發出來。
因此,我們不希望孩子進到學校工廠裡,成為體制內出產的罐頭。
但選擇自學,並不代表 #放棄學問 或 #拋棄學業,而是用更便利、有效率的方式追尋知識。
我們安排很多的技能課程,但是學科上也不馬虎!我們在三級警戒停課前,我們就很熟悉用線上課程的方式學習,因為長期以來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上學科。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靈活有彈性,且非常有效果的學習方法。
從上週停課後,聽到很多家長唉苦連天,說網課操作和執行上的諸多不便,因此,我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我們所使用的 #口袋學校app 線上課程有多讚!
▾▾▾更多課程介紹
https://bit.ly/2RXgL3W
依照孩子各科課本的版本選擇課程,非常活潑的線上備課內容,讓孩子深入其境,不覺得自己在上課!有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孩子可以加速看完,有些比較難的可以重複播放,完美配合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的程度。
上完課後也可以做習題,還可以按照難易程度挑選出卷考試,這樣可以非常清楚孩子會什麼、不會什麼,也可以作為一般孩子平時的自我測驗,在月考前的加強。
還有有一個很棒的設計,app裡有口袋管家會為孩子安排課程,不用怕孩子不知道每天的課程進度😍
因為太多媽咪敲碗私訊問了,這篇文字希望有回答到大家的問題😎再總結一下口袋學校app的幾個重點:
#從小學課程學習方面來看▸
①唯一一家符合103課綱+108課綱+全出版社影音教材
從國小一直到高中,12年教育部課綱內所有教材全都影音化
重點是:小學每堂課就10-15分鐘
#精準學習,多出來的時間甚至連跨學期的課也都讀上了
②內容好看,孩子才能自動並且持久的學習
小學課程國語語文培養、數學或是素養課,大量視覺圖像型的記憶點,精采的10分鐘常常讓哥哥們看課程都不自主的開心起來。
③APP課程、題庫結合線上課輔老師互動
不論是課程還是做題目,線上專人課輔老師有問必答,這對自學的家庭來說十分必要!培養孩子能夠找工具、找老師來解決問題,這是這套教材與其他教材互補互通不同之處。
#從長遠學習方面來看▸
①教材有效才對、無效最貴(噗)
知名上市教育集團,超過20年以上K12教材的經驗,結合子公司名師補教資源,內容被名校私校指名合作使用,孩子可以拿到的課程內容都是時下最俱競爭力的課程
②習慣使用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從小學可以一直自主排課到高中(也可以請線上管家排課),沒有舟車勞頓、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孩子可以加強或著重在他特別喜歡的課程,也不擔心銜接的問題
#從學習經費方面來看▸
口袋學校按學年計畫來收費:
原價每月$6880;小學全科看到飽(國語、英文、自然、社會、數學以及素養課程)
一科只要$1,146
我剛看到團購方案的時候,廠商居然配套了快賣斷貨的iPad8
組合價格真的要從團購來下單!
團購方案
❶計畫一 #12個月學習方案:首年學費優惠66折
無息分期每月支付$4,590元(總價$55,080)
如果再扣除iPad的成本1萬多,平均每月學費只要$3,715(降到53折)
一科看到飽才$619元
❷計畫二 #6個月學習方案:針對疫情降低門檻 限量100套!
無息分期每月支付$6,420(總價$38,520)
如果再扣除iPad的成本1萬多,平均每月學費只要$4,670(降到67折)
一科看到飽才$778元
▾▾▾更多課程介紹
https://bit.ly/2RXgL3W
我會不定期分享口袋學校的使用心得
也請大家隨時關注
最後【有關試讀】我放在留言區,大家可以去看看,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問我❤️
108課綱彈性學習課程國小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四月十五日虹安於教文委員會針對「#科技教育實施現況及發展」進行質詢,為了培養學生的 #科技素養,透過運用科技工具、材料、資源,培養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108課綱新增 #四學分 的科技課程,包括生活科技兩學分、資訊科技兩學分。
▶️虹安表示111學年度,全國有59間大學,共584學系會查審高中生「科技領域」的修課紀錄,其中也不乏社會組的科系,都會參採科技領域的修課紀錄,包含設計系、外文系、法律系、政治系、傳播學系…等,請問教育部是否有針對高中端科技領域開設課程的類型等進行盤點?哪些課程是佔科技領域的大宗?根據高中資訊教師表示,目前有許多學校 #師資其實仍較匱乏,因此大多都只能開設符合主流的資工系升學需求的#APCS檢定課,非資工系及理主科系也會被參採所謂的科技教育,例如清大藝術與設計系欲結合人工智慧發展科技藝術,台北大學會計系也有相同情況。
▶️虹安認為,高中科技領域淪為APCS培訓班的問題,最大部分可能就是 #需要增加教師的員額,學校沒有那麼多人力可以開設更多元的課程,因此學校只能選擇優先開課綱裡的 #加深加廣選修,對此情況教育部掌握多少?
教育部長潘文忠則回應:「科技領域一直都不是考科的項目,但卻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在準備資料上不會要求一定要加深加廣,因此校方不能要求學生一定要修學分,它只是培養學生基礎素養。」
▶️對此,虹安自己是出身科技領域,雖很支持教育部推崇大數據、程式設計等相關課程,但是其實對社會組學生來說,並不是人人都需要學會APCS、寫程式,可能統計軟體、Excel、金融科技或影音製作等課程對社會組學生來說會更適合,因此希望教育部 #在未來可擴充資訊開課的多元性。
▶️另一方面,虹安也發現108課綱將國小的資訊課程刪掉,教育部國教署立場是,各縣市教育局處可根據地方特色,自訂「#課程架構」供學校參考,但只能用「#引導」而非強制,因此學校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開設課程,正面來看是保有學校開課的彈性,但若反面來看,學校可開、可不開,拿掉國小電腦課的話會不會使國小生資訊能力較差、跟不上?國小資訊不列入正式課程,沒有寫課程參考,也沒有能力指標,有沒有可能造成各校程度落差?
▶️虹安認為上了國中後課程銜接也有可能會有困難,根據108課綱官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科技領域)資料,國中學習內容包含演算法、寫程式、大數據等內容,若A某學生就讀之國小未開設相關課程,而B某學生就讀之國小有開設,難免會讓人質疑是否導致有些學生「#輸在起跑點」?而國小老師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資訊素養,所以搞到最後就是,國小的資訊融入教學變成「會用電子白板上課就等於培養了學生的資訊素養」?結果升到高中發現學生根本就不會用Word、Powerpoint,然後資訊教師就會被其他科的老師質疑為什麼高中資訊課不教學生這些資訊能力?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僅表示:「目前已有相關類課綱做銜接準備,速度會加快。」
🔺虹安希望教育部,能 #正視資訊教育第一線人員所面臨到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否則就是徒增教師與學生的困擾。
#科技教育
#理性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