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以為到孩子識行識走不用你餵奶換片鞍前馬後,你最苦的日子就到頭?身為兒女的你,以為母親最辛苦就只是你讓她夜夜無眠的襁褓之年?美國一項刊登在期刊「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研究指,最令 #母親 們沮喪的時期,其實是孩子 11、12 歲的時候,即青春期前。
研究以 2,200 位母親為對象,她們大多接受過良好教育,孩子由嬰孩到成人不等。研究人員分析她們對於日常生活的感受、對個人幸福的看法、對孩子的認知幾方面,發現 11、12 歲孩子的母親壓力最大,而嬰孩和成人的母親則最輕鬆。
參與研究的心理學教授 Lucia Ciciolla 解釋,新任母親會對新生命感到焦慮或疲憊不堪,但她們在照顧嬰孩時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畢竟這個時候是孩子最乖巧惹人愛的時候。但當孩子逐漸長大,到 11、12 歲的時候(即香港小六至中一生的年紀),孩子開始經歷各種巨大的轉變,讓母親們倍感壓力:
- 面臨青春期的各種煩惱,包括身體及荷爾蒙變化
- 踏入容易接觸酒精、藥物、性資訊的年紀
- 需要適應不同的學校環境及更複雜的人際關係
- 遞增的學業及課外活動壓力
- 開始尋求身份認同,渴望「埋堆」
以往的管教方式不再管用,子女的行縱、言行、成績等等開始不能完全掌握。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行為和性格,都會出現巨大的轉變,與兒童期判若兩人。更甚是他們開始對母親的關心感到厭煩,會藐嘴、反白眼、用不知何時學會的粗口駁嘴,研究數據指這些抵抗行為最讓母親們心酸。
而母親們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條件日益力不從心更是雪上加霜。當孩子準備進入青春期,正是母親們步入中年的時候(另有研究指此時也是大部分夫婦婚姻的低谷),不再像年輕時生氣勃勃、腦筋靈活,全職家庭主婦甚至開始與社會脫節,卻要為孩子的運動會、學界賽、親子旅行、升中準備奔波勞碌。無怪乎研究指這時期的母親壓力最大。
直到孩子走過青春期,母親們才算漸入佳景,孩子由初中生變成高中生,然後成人。最令母親期待的是他們羽翼漸豐,離巢闖天下,迎來育兒以來最輕鬆快樂的時期。
養兒方知父母恩,年少無知的我們都曾傷過母親心,母親節時,大家心裡都有個答案吧?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4萬的網紅メンタリスト Dai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なら20日間無料⬇️ 8週間で人生変わる瞑想プログラムMBSR 動画はこちら▶︎https://daigovideolab.jp/?utm_source=youtub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official&utm_content=K5yCSxRz...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推薦目錄: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メンタリスト DaiG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
台中市3歲男童長期遭親生父母虐待,以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手腕至流血,洗澡時遭蓮蓬頭毆打、頭撞洗手台等,去年11月被送醫已無心跳,台中地檢署依凌虐幼童致死等罪,起訴男童父母。檢察官感嘆「當男童終於獲得醫師治療機會時,已成為冰冷遺體」。
(資料來源:【註1】)
近年兒少遭受照顧者不當管教或身心虐待事件頻傳,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家防中心統計發現,去年台南市家庭內兒少保護案件通報案件共1628件,其中有將近9成的施虐者是直系親屬,包含父母或祖父母;其中:
■ 5成1的施虐者: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
■ 3成5的施虐者:具負向情緒行為特質
■ 3成1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凸顯親職教育需有效強化,才能預防兒少虐待事件的發生。(資料來源:【註2】)
■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 - 周庭筠 臨床心理師」指出: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它是大人有意對兒童進行重複、持續性的傷害,包含身體虐待(毆打、燙傷、摔推等)、性虐待(亂倫、猥褻、強暴等)、精神虐待(冷漠、恐嚇、批評、藐視和威脅等)、嚴重疏忽(未能適當照顧兒童飲食、營養、健康、教育等)以及遺棄。
■小小孩無法自行求救,發現時大多已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周庭筠心理師說,施虐者通常會有些特質或環境狀況,例如:情緒控管不佳、生活壓力大(經濟困難、施虐、婚姻失調)、小時候亦為受虐兒童,或是相信身體處罰是正當的教養方式等;這些個人與環境的因素,讓他們面對孩子時,選擇採取了虐待和傷害的方式。
但遺憾的是,這卻使得兒童心中產生了自我懷疑與嚴重創傷,並對自己、他人、環境缺乏自信和退縮。其實,這樣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往往無法求救,都是等到受虐被發現或通報時,但大多已長期處於極大的生理與心理創傷中。
受虐的孩子除了身體的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
1.出現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內咎、混亂等情緒。
2.有退縮、壓抑、依賴、逆來順受、酗酒與服用藥物以及反覆不定等行為。
3.產生過於悲觀、低自尊、自責、自傷、自暴自棄等想法。
4.可能引發精神恍惚、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5.出現對於施虐者的依戀與認同。
(資料來源:【註3】)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在1990由一位內科醫師Felitti在進行肥胖研究時,發現童年早期不良經驗(例如:身體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與成年期的各種身心狀況有關連,例如:飲酒、藥癮、肥胖症、高血壓、憂鬱症、自殺傾向、性傳染病、癌症或是心血管等疾病(Dube, Anda, Felitti,2001)。
Karevold, Røysamb, Ystrom & Mathiesen等人(2009)在為期11年的長期縱貫性研究也發現,長期暴露在不利環境下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且兒童早期負向經驗與成年期的精神疾病也有關聯(Widom,2000)。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知道童年負向經驗對於個人成長中的身心發展、腦心智功能、行為表現都有長遠的影響,因此若是能在早期給予受虐兒童生理、心理、社會協助,運用大腦本身的神經可塑性進行大腦功能的復原,則有助於改善受虐兒童未來的生活樣貌。(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Dube, S. R., Anda, R.F., Felitti, V. J., Chapman, D. P., Williamson, D. F.,
& Giles, W. H. (2001). Childhood abuse, household dysfunction, and
the risk of attempted suicide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findings from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 JAMA, 286 (24), 3089-3096.
Karevold, E., Røysamb, E., Ystrom, E., & Mathiesen, K. S., (2009).
Predictors and pathways from infancy to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4),1051.
Widom, C. S. (2000). Childhood victimization: Early adversity,
laterpsychopathology.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Journal, 242, 3-9.
1. 來源
➤➤資料
∎【註1】:
2020/04/23 -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雙手 3歲童遭親生父母虐死」:https://bit.ly/2DE2uC8
∎【註2】:
2020/08/11 - 中時新聞網 - 「南市去年1628件兒少通報案 9成施虐者是直系親屬」:https://bit.ly/3bAuaUN
∎【註3】:
嬰兒與母親 懷孕生產育兒情報 「2歲男童被父母虐打致死!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https://bit.ly/2QZSjuP
∎【註4】: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出版品「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bit.ly/2QZ9xIr
➤➤照片
∎ Pexels免費圖庫相片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攝影師Kat Jayne:https://bit.ly/2GyzHjn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連結:https://bit.ly/322egQ7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期負面經驗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拉扯】
在沒有小孩前,我跟先生常常會一起去旅行。生了女兒後,我先生還是會問我想不想去旅行,但我總會說,再等等吧。
一直到 M 六個月時,我先生問我要不要一起去上海過週末。雖然我很信任我的保姆,但女兒獨自在家那麼久 OK 嗎?我想了好幾天後還是拒絕了他,但最終,我被說服了。
第一次離開 M 的心情好焦慮,不時會看一下家裡的攝像畫面或是回憶手機裡女兒的照片與影片。看到女兒按時間表睡了或活動,很安心。我不在家,她的生活彷彿沒什麼不同....心裡感到有點失落。
到了第二天,我還是會看看家中的畫面,不過發現恢復旅行也不錯。這個想法出現時,突然感覺好拉扯。一部份的我覺得終於可以在外過夜滿開心的,但另一部份的我卻感到好罪惡。現在的我知道,原來當媽媽就是個不斷「拉扯」的過程。
.
.
在1973 年,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 提出了一個新字:matrescence。這個字與青少年階段的英文 adolescence 很像並不是巧合。Adolescence 是從青少年轉變到成人的過程。而 matrescence,是從女生轉變成母親的過程。
荷爾蒙高昂
情緒漂浮不定
身體極度轉變
想證明自己可以勝任,但又害怕做不好
我到底是誰
這些都是我們在青少年階段都曾經歷,也廣被視為「正常」的複雜狀態。是不是與我們成為媽媽的轉變似曾相識?🤔 直到近年,才終於有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更深入的研究與推廣,成為母親的女性,也會面臨與青少年極為類似的劇烈歷程。
從懷孕到生產完,包括領養孩子皆是,母親的身體會充滿催產素 (oxytoxin),好預備我們帶著滿滿的母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許多媽媽更期待,心中那強烈的愛,意味著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時光會如夢幻般美好,可是往往,面對的卻是:
我好想跟你在一起,但好渴望自己的時間。
我好想陪你,但好想去跟姐妹們喝下午茶。
我好愛你,但我只感覺好累,好煩。
原來,無論多愛或渴望照顧孩子,我們還是有需要被滿足的自我需求(例如:運動,睡眠,獨處,滋養心靈,社交等)。在不知道這些內心拉扯是正常時,我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個好媽媽。需多母親因此而感到自卑,自責,罪惡,甚至步入憂鬱。
當更了解轉換成母親的心路歷程並將種種的拉扯視為常態時,我們則能體會,愛孩子與愛自己在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是可以也必須共存的。唯獨如此,我們才能坦然的面對與享受,成為媽媽的酸甜苦辣。
.
.
.
.
#愛孩子也愛自己
#拉扯是常態
#身心靈補給站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今日好片(英)
Dr. Alexandra Sacks 的6分鐘了解什麼是 matrescence https://reurl.cc/z8ooNN
.
.
Source
Psychology Today: Matrescence, The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to Motherhood https://reurl.cc/qdopQ0
Photo by Janko Ferlič on Unsplas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メンタリスト DaiG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なら20日間無料⬇️
8週間で人生変わる瞑想プログラムMBSR
動画はこちら▶︎https://daigovideolab.jp/?utm_source=youtub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official&utm_content=K5yCSxRzxUo
🎧本日の無料オーディオブック
【無料】超習慣術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2Y2tsd9
そのほかのメンタリストDaiGoの【無料】オーディオブックはこちら→https://amzn.to/2UBuD1j ※Audible無料体験
📚本日の参考📚
僕らはそれに抵抗できない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30YtzHO
Coyne, S. M., Stockdale, L. A., Warburton, W., Gentile, D. A., Yang, C., & Merrill, B. M. (2020). Pathological video game symptoms from adolescence to emerging adulthood: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trajectories,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56(7): 1385–1396
Researched by http://ch.nicovideo.jp/paleo #今なら
#Dラボとオーディオブックが概要欄から無料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父母都知道,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會學大人的說話語氣,學大人的動作姿勢。但我們可能沒有為意,就連「害怕」這些看似很本能的情緒反應,小朋友也可能是學習而來的?
參考資料
Cohen, L. J. (2013). The opposite of worry: the playful parenting approach to childhood anxieties and fear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Ninivaggi, F. J. (n.d.). You Are Your Child’s “First Verb” | Psychology Today.
Sorce, J. F., Emde, R. N., Campos, J. J., & Klinnert, M. D. (1985). Maternal emotional signaling: Its effect on the visual cliff behavior of 1-year-o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1(1), 195-200. doi:10.1037//0012-1649.21.1.195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香港,不少家長都會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或者報讀興趣班,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跟外國人相處,不過大家的著眼點都放在增進外語能力上,但原來一個多元文化的成長環境,對小朋友的影響要比我們想像更加深遠。
參考資料
Astin, A.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nthony AL, Mitchell JC, Kenji H, David AK, Shana L, Jeffrey FM. (2004). Effects of Racial Diversity on Complex Thinking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Killen, M., Crystal, D. & Ruck, M (2007). The social developmental benefits of intergroup contac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E. Frankenberg & G. Orfield (Eds.), Lessons in integration: 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racial diversity in American schools.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Pettigrew, T. F., & Tropp, L. R. (2008). How does intergroup contact reduce prejudice? Meta-analytic tests of three mediator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8. 922-934.
Hans V. (2012). Research-Based Advice on Teaching Children Not to be Racist. Retrieved from The Atlantic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how and why human beings change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life. Originally concerned with infants and ... ... <看更多>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的相關結果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s a scientific approach which aims to explain growth, change and consistency though the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looks ... ... <看更多>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在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Journal 的相關結果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publishes articles that significantly advance knowledge and theory about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The journal focuses 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