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MIT Tech》8/1
* 【改善空氣污染能降低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根據 7/26 日在美國丹佛舉行的 2021 年阿茲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發佈的多項研究報告,改善空氣污染會改善認知功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此前報告曾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腦斑有關。而此次會議是第一次累計證據表明,減少污染,特別是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和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物,與降低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
* 【MIT科學家研究了如何減少一次性口罩對環境的影響】
據估計,COVID-19大流行期間每天產生多達7200噸的醫療廢物,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口罩。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通過採用可重復使用的口罩可以大大減少這一損失,該研究計算了幾種不同的口罩使用方案的財務和環境成本。研究人員表示,完全可重復使用的硅膠N95口罩能更大程度地減少浪費,而他們現在正致力於開發這種新型口罩。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
* 【新發明的的尿液或血液測試方法可以發現腦腫瘤】
劍橋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新的測試方法,能夠檢測最惡的腦癌膠質瘤。使用新開發的測試可以在病人的尿液或血漿中檢測到腫瘤,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此類測試方式。
* 【歐洲科學家開發出可低成本製造發光材料的新技術】
劍橋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將一種材料的每 1000 個原子中的一個換成另一個,他們能夠將一種被稱為鹵化物鈣鈦礦的新材料類發光體的發光能力提高兩倍。該發現有益於製造更有效的低成本發光材料,這些材料具有柔性,並可使用噴墨技術列印。相關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哈佛科學家發起伽利略項目,致力尋找宇宙中的外星科技文明】
哈佛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已經發起了一個旨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證據的伽利略項目(Galileo Project)。結合地面望遠鏡、人工智能等方案,這項研究將著重於外星智能的物理例證,而不是源自遙遠文明的電磁信號。
* 【科學家發現潛在療法能提高人類免疫系統在體內搜索和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近日,南安普敦大學和米蘭國家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人類免疫系統在體內搜索和消滅癌細胞的能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限制調節免疫系統的一組細胞的活動的方法,這反過來可以釋放其他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症患者的腫瘤。目前,這項研究已經發表於《PNAS》。
* 【美國研究團隊在太陽能制氫方面獲得新突破】
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利用太陽能來制氫的關鍵反應方法,即如何將水分子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儘管大多數努力以失敗而告終,且少數成果也面臨著成本過高的尷尬。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還是設法找到了一種通過厚二氧化硅層來創建導電路徑的方法來有效從水中分離氧分子。該方案能夠低成本地運用,並擴展到大批量生產流程中。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現近 20% 的原始森林景觀與採礦、石油和天然氣等採掘業特許地相重疊】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近 20% 的熱帶原始森林景觀(IFLs)與採礦、石油和天然氣等採掘業的特許地相重疊。重疊的總面積約為97.5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埃及的面積。採掘業特許地與熱帶國際森林公園重疊最多,佔總面積的 11.33%,而石油和天然氣特許地的重疊面積佔總面積的 7.85%。該研究發表在《森林與全球變化》上。
* 【MIT研究人員用紅外攝像機和人工智能來預測「沸騰危機」】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核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通過訓練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預測「沸騰危機」。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型能夠從具有不同形態和潤濕性(或吸濕性)的表面上的氣泡動力學的高分辨率紅外測量中預測沸騰危機的餘量(即偏離核沸騰比,DNBR)。這項研究成果或將應用於冷卻計算機芯片和核反應堆。目前,該研究已經發表於《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創新方法來「逆轉」與年齡有關的記憶衰退】
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治療與年齡有關的記憶衰退。臨床前研究顯示,通過「操縱」大腦中被稱為神經元周圍基質網絡(PNNs)的結構組成,可以逆轉衰老小鼠的記憶衰退。
* 【中國科學家利用簡單的 RNA 微調讓馬鈴薯和水稻產量提高 50%】
北京大學的研究小組將一種叫做 FTO 的單一基因插入到馬鈴薯和水稻植株中。由此產生的植物是更有效的光合作用者,這意味著它們長得更大,產量也更高 —— 在實驗室中產量提高了 3 倍,在田間產量提高了 50%。它們還能長出更長的根系,這有助於它們更好地忍受乾旱。
* 【歐盟提出一攬子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歐盟委員會近日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計劃提案,旨在實現到 2030 年歐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與 1990 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 55%,進而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份提案涉及交通、能源、建築、農業和稅收政策等諸多領域,具體內容包括收緊現有碳排放交易體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盡快推出低碳運輸方式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和燃料,制定與脫碳目標相一致的稅收政策等。
* 時間晶體即將誕生?當地時間 7 月 28 日,谷歌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表示,其首次使用 「懸鈴木」 (Sycamore)量子計算機創造出了 「真正的時間晶體」。
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超過 80 人,分別來自Stanford 大學、普林斯頓大學、MIT 和德國德累斯頓馬普固體化學物理學研究所(德累斯頓)等科研院所,論文標題為《在量子處理器上觀測時間晶體的本徵態序》(Observation of Time-Crystalline Eigenstate Order on a Quantum Processor )。
* 【新分子圖譜揭示腦細胞發育軌跡】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繪制了胚胎大腦細胞在成熟過程中遵循的遺傳和發育軌跡。這份分子圖譜不僅可幫助人們識別與神經發育狀況有關的基因,確定腦癌中惡性細胞的來源,還可以作為評估實驗室中乾細胞產生的腦組織的參考,同時能改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替代療法。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雜誌上。
* 【液體填充光纖設計可實現更可靠的數據傳輸】
瑞士 Empa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纖,該光纖由連續的液體甘油芯和透明含氟聚合物護套組成。這種光纖以光脈衝的形式傳輸數據的能力跟固體塑料光纖差不多,另外它還擁有更高的抗拉強度。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在路上應該沒看過跟你長一模一樣的人吧?👤👤
人類基因不會百分百遺傳,主要是因為人類的 #遺傳多樣性 靠父母染色體的配對跟互換,當🧬DNA互換不完美時就會發生基因變異。其中,DNA互換時負責在旁邊加油添醋,阿不是,是加油打氣的催化酵素叫做 ⭐DMC1⭐
雖然父母染色體的DNA序列很相似,卻不完全相同,但是DMC1卻可以協助不完美的DNA配對並完成完美互換!為什麼DMC1可以做到呢?㊙中研院的秘密武器 #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 最近看穿這一套戲法!
🎯中研院與臺大研究團隊透過冷凍電顯技術,解出 #原子級解析度 的DMC1-DNA複合體結構,看到DMC1蛋白和DNA彼此相互作用時的分子細節。發現在DNA錯誤配對的位置,DMC1藉由結構上較大的空間與支持,允許DNA不完美配對與互換。
此發現未來對於因DMC1突變造成的不孕,及染色體分配不均而導致的疾病,可望提供分子層次上的解釋。
#中研院 #臺灣大學 #生化所 #何孟樵 #蔡明道 #冀宏源 #李弘文 #遺傳 #染色體 #冷凍電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幫劃重點:沒有這一台,可能就看不到了🔬
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是現今結構生物研究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能在 #原子尺度,快速且不破壞性地觀察生物分子。簡單來說,一般光學顯微鏡頂多百倍,冷凍電顯則能看到十萬倍。
📍還是不懂?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tsai-ming-daw-cryo-electron-microscope/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58-1
------
Genetic diversity is a key driving force of evolution. Dur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hromosomes from father and mother will pair together to exchange the genetic material leading to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chromosome pairing, the DMC1 protein is the key enzyme that catalyzes the DNA exchange reaction. What puzzles scientists is that although the chromosomal DNA sequences of the father and mother are similar, they are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How DMC1 can tolerate the imperfection? What i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research team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Academia Sinica used a newly established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acility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to show that the DMC1 protein possesses a unique 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imperfect pair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top-tier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in January, 2021.
‧Artic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58-1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兇手不只一個
阿茲海默症惡化😰?中研院找到 #蛋白質幫兇!
👵👴👵👴
#阿茲海默症 是最常見的 #老年失智症。過去,科學認為阿茲海默症起因於:🧠大腦中的2種蛋白質錯誤堆疊:
1⃣:蛋白質Aβ(Amyloid-β)
2⃣:Tau蛋白(Tau Protein)
最近,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陳韻如研究團隊 證實,導致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還有另一個💢蛋白質幫凶:
3⃣:蛋白質TDP-43
👉本研究證實:大腦 #蛋白質TDP-43 錯誤表現後,會與 #Aβ 作用,產生更有毒的中間產物,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
👩🔬陳韻如表示,「我們發現TDP-43在阿茲海默症裡扮演多重的角色:一方面會直接與Aβ反應誘發Aβ寡聚體形成,造成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以及記憶受損;另一方面TDP-43也會增加 #腦部發炎反應,讓患者對於空間的記憶能力降低。」
🌎全球約5,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中,有將近六、七成都是阿茲海默症病人。發病後會 #記憶力下降、#喪失語言功能、#空間感退化 #常迷路,造成自己及親友的生活負擔。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本研究有助於掌握更多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特徵及機制,未來,可望透過TDP-43,為神經退化疾病尋找🔍診斷及💊治療的新方法!
📍本研究起始於兩位博士後研究學者施耀翔與杜玲嫻博士,並由張婷宇碩士加入團隊協力完成。研究成果已於今(2020)年11月23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Curbing #TDP-43 May Ease the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re making more impacts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as human life expectancy gets higher and higher. The scientific world still doesn’t have many clues regarding these diseases. Dr. Yun-Ru (Ruby) Chen’s research has been circled around the protein TDP-43 and its role in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y have reported a new insight into how TDP-43 is affecting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eam designed and made several antibodies, they will look into a solution in finding a best antibody that can do a preempt act to interact with TDP-43. If less inflammation can be managed, less memory loss of AD patients could be feasible. A synergistic effect to disrupt TDP-43 and Aβ interaction may also ameliorate AD.
—
📍新聞稿: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721
📍Press Release: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721
📍論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86-7
—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陳韻如副研究員
#神經退化疾病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在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Oxford Academic 的相關結果
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JOC) is the flagship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nd an essential publication for ... ... <看更多>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在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Wiley Online Library 的相關結果
As of 2018,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s no longer published by Wiley. Current content can be found on the new publisher's site: https://academic.oup.com/joc ... ... <看更多>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在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的相關結果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JCM is a scholarly peer-reviewe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published monthl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