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權自助餐,很香? ]
許多探討厭女情結的文章底下,87% 會有人跳出來說,「那女權自助餐呢?」
女權自助餐,指的一個女人在嘴上爭取性別平等,卻不願意負擔與男人同等的社會壓力。例如,一個女生整天提倡女權,出門吃飯卻總是要男人付錢。
對於這件事,我覺得很多時候,有的人似乎是把「女性本位主義」和「女性主義」混淆了。
「女權」是什麼,講了很多,資料到處都是,在此不再詳細解釋;但「女性本位主義」,指的是一種「一切從女人視角出發看待問題、並以此判斷是非對錯」的現象,也就是指一個女人非常自我中心,把自我的利益當成第一要件,甚至還有偽善之嫌:嘴上說著支持女性主義,實際上卻做著與女性主義背道而馳、只圖利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吃想吃的,挑出不想吃的,真香~」
於是,就有人拿著這些例子,套上了「女權自助餐」的帽子,然後以此抨擊女性主義,忽略其真正的歷史與社會意義。
不過我覺得滿有趣的是,自我中心就自我中心,無論是男是女都會有,那為什麼會有一個詞「女性本位主義」專門用來抨擊女性自我中心,並以此來全盤推翻「女性主義」?
原來,自我中心還有分性別的喔?
跟人辯論的時候,有種方式是「訴諸人身」(Ad hominem),指的是和一個人在辯論某個議題的時候,不去真正討論議題本身,而是先去抨擊對方的人格特質,例如性別、年齡、外型等等,以反過來「證明」這樣的人所說的任何事情,都不具任何正確性。也就是所謂的因人廢言,對人不對事。
各種關於「女權自助餐」的牢騷,很多都內建著「訴諸人身」的問題。
但是,這個「訴諸人身」當然也會發生在男人身上,例如,「死直男」就是一種,有人因為談話對象是一個「死異性戀男性」,所以下意識就認為他對女性主義的任何看法都不值一聽。
但是,人的思想與行為雖然受到自身性別影響很深,但我認為還是會有個人差異的。不然,我們每個人不都只是被動傳導各自生活背景脈絡的肉身而已?
然而,雖然「因人廢言」這種事,在男女身上皆會發生,但是,我們身處的不是一個厭男社會,而是一個厭女社會,所以我覺得當我們在討論女性承受的不平等對待時,若有人特地跳出來強調男性也是,是也不能說他不對啦,但就有點像人們在高喊「Black Lives Matter」時,一個中產階級白人特地要跳出來白目地說「All Lives Matter」一樣;又或是一個弱勢團體出來抗議生活困難,而一個主流社會優勢團體卻要在此時跳出來說,「人生本來就很困難啊~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啦,在一個非常廣泛的意義上也是對,但你知道自己忽略了多少重要的事情嗎?還是你乾脆出家算了?
所以,女權自助餐真的很香嗎?
其實很多「女權自助餐」的例子,深入去看,還是回到父權社會和厭女情結的問題。
例如,有人認為一個善於運用並享受「父權紅利」的女人,就「沒有資格」在那邊提倡什麼性別平權。但是,「父權紅利」這個詞本身,不就大辣辣地寫了「父權」兩個字了嗎?XD
Simone de Beauvoir 寫的很精闢:「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你不需要先成為一個道德上「完美的」人之後,才「有資格」去談論或支持女性主義。
一個女人或許有女權自助餐的表現,但不代表她所支持的「女性主義」本身是錯的。這不是為一個人的表裡不一背書,而是單純一件事歸一件事,就事論事。
而「完美」是什麼?「完美」的門檻何其虛幻又何其高,幾乎不可能有人能符合,而道德有時候也是流動的,會隨著時代而變化,因此拿當下一個人的完不完美、道不道德這些,去判定誰有資格或沒資格在某件事上廢話,很多時候也只是一種變相而扭曲的打壓罷了。
有問題的一直不是性別本身。有問題的是一種大規模的「因人廢言」現象,而我認為性別平等的環境,對於男性與女性都是有利的。而所謂的「平等」,不是去無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然後要所有人都去做一模一樣的事情、擔任一模一樣的角色,而是在拋開訴諸性別的偏頗目光之後,去理解與尊重每個人之間的差異,彼此合作,找出最適合當前人際關係的互動方式。
例如,一男一女吃飯,不是女生付錢這段關係就一定很平等,也不是男生付錢這段關係就一定很父權,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拋開「哪個性別就『應該』做什麼事情」的偏見,單純以彼此能力和意願去決定這次誰付,那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種平等了。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女權自助餐 #女性主義 #西蒙波娃 #feminis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3的網紅Alfred Ble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個你和敵人一定都犯過的邏輯謬誤」 1. Sunk cost (沉沒成本) 2. Appeal to tradition (訴諸傳統) 3. Two wrongs make a right (積非成是) 4. Hasty generalization (輕率概化) 5. Ad hominem (...
ad hominem 在 Vietceter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gụy biện tấn công cá nhân (ad hominem)
Thay vì tập trung vào chủ đề đang được bàn luận, người tranh luận lại sỉ nhục, hạ bệ, công kích đối tượng tranh luận bằng ngôn từ để làm giảm uy tín của họ.
Các câu ngụy biện tấn công cá nhân điển hình mà chúng ta thường thấy nhất như là:
“có làm được chưa mà nói”,
“chưa làm được gì chỉ biết gõ phím thì nói gì ai”,…
Kiểu ngụy biện tấn công cá nhân này xuất hiện rất nhiều trong các cuộc tranh cãi trên mạng. Khi tranh luận, nhiều người không bàn luận vào chủ đề chính mà chỉ chăm chăm mắng nhiếc, nhục mạ bạn. Và nếu không tỉnh táo hay bị khiêu khích bởi những lời công kích này, bạn có thể sẽ bị cuốn theo và bắt đầu giải thích, phản bác những công kích này thay vì tiếp tục với chủ đề chính.
Xem video của Vietcetera về các loại ngụy biện nh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PK5ugtRJY
ad hominem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一談「投白票」的荒謬
文:薯伯伯
區選過後,又來到立法會選舉年,間中會出現一種所謂「投白票」的聲音,也就是建議選民照樣去排隊投票,但在上面不填任何候選人,放棄自己的選票之餘,更聲稱要向政權表達出對這個制度的不信任。
首先說一句,我是完全不認同「投白票」的做法,不單不認同,更覺這是最為愚蠢的策略之一。我在這篇文章裡寧願用詞強硬一點,因為我擔心這種「投白票」的荒謬風氣繼續發酵,會影響立法會選舉。
先說一下「投白票」的根據,無非就是引述一些半真半假的前提,再推論一些完全錯誤的結論。例如:
1. 立法會仍然為建制派的天下,香港政府由中央任命,中央掌話事權。
2. 政制完全被操控,不應信任。
3. 他們認為投票就是,肯定及信任這個制度。
4. 民主派取得大多區議會(或立法會)議席,也無法左右大局。
5. 國際媒體報道香港情況時,以為香港很民主,是一人一票,民主派大勝,被人誤會香港情況不錯。
6. 「投白票」鼓吹者從而得出結論,由於情況不是那麼壞,所以《人權法案》也不用通過了。
有關區議會及立法會如何左右大局的文章頗多,當中引經論據,讀者如果有興趣看看區議會在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上對局勢的影響,上網不難找到相關評論。
但有關國際媒體對去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報道,就趁機談談。像 BBC 談及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提到特首承諾選舉後會保持 open mind 時,在 open mind 二字是加了引號。按行文習慣,即是 BBC 也不相信是真。在 BBC 的電台節目上的鋪排,更是先播出民主派取得 landslide victory,之後又提到特首會 HUMBLY listen。一轉頭說 however,就提及外交部部長措詞強硬地說香港是中國一部份,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任何企圖搞亂香港、損害香港穩定繁榮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語氣極為霸道。
「投白票」的鼓吹者聲稱這場選舉的成功,會使國際媒體錯誤評估香港很民主,但事實上大多媒體的報道手法,跟 BBC 大同小異。「投白票」鼓吹者的沙盤演算,除了流於想像之外,還嚴重低估了外國對香港及中國的了解,以及對中國的不信任。就以 BBC 的報道為例,去年報道完香港區議會大勝的消息後,同一天的國際大新聞,是指澳洲政府懷疑中國政府企圖在澳洲國會裡安插親中方的勢力。
如果以為看到以上新聞的外國人,會天真地認為:「原來香港好民主,沒事情了,我們外國人很放心,不用幫!」建議讀者自行到外國主流媒體看看,看的不只是單一文章,還有整個國際版的其他報道。
民主派大勝區議會,不單不會削弱國際關注,反而能爭取更多支持。如果問去年區議會選舉給外國人的意義,就是讓他們看到,香港人到了今時今刻,仍然願意用和平理性有序的方式,去表達想法。選舉的結果,勝過一切民調及遊行人數。如果北京堅持一意孤行,外國人(尤其是民主國家的人民)就會明白,連這麼大比例的人民聲音也不願聽,人民上街示威抗爭,也是在所難免。
還有一點要說,「投白票」的鼓吹者總是聲稱,只要夠二百萬「白票」,會是很震撼。然後呢?《人權法案》就能加快通過?失去管治權很震撼?我實在無法理解他們的邏輯。
我每次看到有臉書專頁鼓吹「投白票」,我會立即取消關注,因為我擔心在這麼大是大非的策略上,如果他們也用上如此錯誤的策略,那麼他們的其他觀點,又會是怎樣呢?(注:嚴格來說,我在這裡確是犯了「訴諸人身的謬誤」(ad hominem),一個選舉的觀點錯誤,不代表其他觀點也錯,但我只是不想多看了。等如一個不懂買紙的阿媽,可能撚得一手好菜,但我也不想吃。)
是了,數月前區選過後,在機場時巧遇 Luke de Pulford,就是有份褫奪「何已完」博士學位的那位靚仔議員,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 Luke de Pulford。在圍封了的香港國際機場,我居然會跟一個英國議員,共同關心鄉黑的博士學位,數月前又怎能想像出來?談了數句,臨入禁區之前,我問他會否再來香港,他說一定會,並說:「昨天勝了一場選舉,但是真正的抗爭(他用的字是 battle),現在才開始。」臨走前他還說了句:「之後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其實外國不少人也跟 Luke 的想法一樣,不會天真地看到選舉勝利就以為香港天下太平。而是清晰明白,選舉只是小勝,但前路漫長。說實在的,至今在我有限的社交範圍裡,唯一會說相信「民主派大勝會招至國際誤以為香港形勢大好」推論的人,其實就只有那些推崇「投白票」的人及讀者,恕不能明白當中邏輯。
當新任中國駐港大臣駱惠寧指出,「反對派」嘗試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是「奪取」管治權,你就知道,取得過半議席,是正確的方向及策略。任何人吹奏白票樂章,企圖阻止香港人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都是變相成全了中共駐港大臣的理念。
應對立法會選舉,對白票說不,對抵制選舉論說不,全面爭取過半議席,是目前最合理的策略及方向。
ad hominem 在 Alfred Ble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個你和敵人一定都犯過的邏輯謬誤」
1. Sunk cost (沉沒成本)
2. Appeal to tradition (訴諸傳統)
3. Two wrongs make a right (積非成是)
4. Hasty generalization (輕率概化)
5. Ad hominem (訴諸 人身)
6. Strawman (稻草人論證)
7. False alternative (假兩難推理)
8. Questionable cause (因果謬誤)
9. Texas sharpshooter (德州神槍手謬誤)
10. Goal post moving (目標搬移)
ad hominem 在 訴諸人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訴諸人身(拉丁語:Ad hominem),指藉由與當前論題無關之個人特質,如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作為駁斥對方或支持己方論證的理據,是一種不相干的謬誤 ... ... <看更多>
ad hominem 在 Ad Hominem :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 Texas State ... 的相關結果
(Attacking the person): This fallacy occurs when, instead of addressing someone's argument or position, you irrelevantly attack the person or some aspect of ... ... <看更多>
ad hominem 在 AD HOMINEM在劍橋英語詞典中的解釋及翻譯 的相關結果
ad hominem 的意思、解釋及翻譯:1. (of a criticism, etc.) directed against a person, rather than against what that person says: 2…。了解更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