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試聽 Auris Audio Nirvana Headphone Amplifier 耳機放大器
市場上的耳擴,這部 Nirvana 可以說是貴族級,價錢是屬於頂端階級,不過如果以高級兩聲道器材來比較,這部 Nirvana 絕對不是什麼天價,有時也在想,配多一對高級耳筒,也是十萬元樓下,就可以享受到耳機世界最頂級的器材,好像也不是太過份。不過到底這部 Nirvana,以聲音表現計是否值這個價?有興趣就要看看影片內容:
https://reurl.cc/6Da5AV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mplifier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mplifier是什麼 在 什么是理想的运算放大器,运放应该如何使用 - YouTube 的評價
amplifier是什麼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為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美國大使簡報
Presentality英文寫作分析:
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在華府智庫工作時,因為寫了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大使演講。當時,他只是個22歲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文章到底哪裡好?其實他那時也不太理解。
多年後的今天,他把文章的最初稿貼出來,分析他覺得為何會得到美國政策圈的專注:
★★★★★★★★★★★★
Dear Mr. Yang,
Your PacNet piece is the best thing I’ve read.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New York to brief us on the topic?
★★★★★★★★★★★★
📌 這是我在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任職的時候,收到的一封 email。寄件人我早已經久仰大名,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跟另一位前大使正要前往中國,希望出發前邀請我到紐約跟他們簡報。
但我收到那封信,非常困惑。因為那時的我,才22歲。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在智庫也還只是個實習生。兩位德高望重的大使,為何會想要把我飛到紐約去跟他們簡報?
★★★★★★★★★★★★
他們 email 裡說是因為看到我寫的文章:“PacNet piece”。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寫政策分析評論,是某個週末心血來潮寫的。寫完之後發給我老闆 (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國專家),他居然直接打我手機 (never happened before) 然後問:「這是你寫的?真的是你自己寫的?沒有其他人幫你?是你寫的?」
我跟他保證我沒有抄襲之後,他就把我的文做了一些修改,然後刊登到CSIS旗下太平洋論壇 (Pacific Forum) 的刊物 PacNet。隔週,華府的兩岸政策專家居然開始討論這篇文,然後文章又被其他國際媒體轉載。
然後我就接到這兩位大使的邀約。我一路都很困惑。
★★★★★★★★★★★★
📌 文章… 到底好在哪裡?
老實說… 我那時真的不知道。在文章刊登前,我就只是會議室角落的那個實習生,默默地聽那些地位崇高的專家演講。刊登後,聽到那些專家討論我寫的東西 (但不知道是角落的這個小孩寫的),我還是不知道到底戳到了什麼點。
後來我就遺忘了它。17年之後的今天 (哎呀,透露自己年紀了) 回去看,我才看出一點點頭緒。 有三個點,值得跟各位分享,希望對你的英文寫作有幫助。最重要的點,我放在最後,所以你也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
一點背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台灣跟美國政府的溝通。2004年寫的時候,陳水扁面臨選舉壓力,推公投,讓美國很不爽。台灣官方很多團來美國跟 CSIS 等智庫見面 (畢竟不能直接見美國政府),但溝通效果不佳。我這篇文章就是討論溝通為何沒有成果。
★★★★★★★★★★★★
📌 1. 寫的很假掰,有時也有用處
我回去看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我的媽呀,怎麼這麼假掰!?用一大堆很長的字跟句子,既班門弄斧,又超級難唸…
你看看這段:
Yet officials and experts from Taiwan have been unwilling to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and instead steadfastly insist that it is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這是什麼鬼東西?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Steadfastly insist”? 反正就是把一堆音節很多的字,串成很多很長的句子就對了。
所以,寫的不好對不對?其實也不一定。評估文筆的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看你的讀者喜歡哪種口吻。
Is your writing good or bad? It’s your readers who decide.
那個時候的我,是一位22歲的實習生,面對的是美國政策圈的專家們,其中很多是研究所的教授,用字遣詞都很「知識份子」(不像我公司今天的客戶,都是只說接地氣白話文的創業家)。所以:
•我沒有寫 “low point”,而是寫 “nadir”
•不是寫 “toned down enough”,而是 “sufficiently moderated”
•不寫 “fits with”,而是 “accords with”
我看了都很想打我自己。可是… 就因為我的用字像一位政策分析 (或學術) 的人會寫的,才會讓對方覺得「這個是自己人」。反而是我的老闆會精神錯亂,因為這文筆跟他辦公室外面的那個小毛頭,反差太大。
所以有時候,用很複雜的專業字眼,是一種「建立可信度」的方式。反而在你變成你的領域的佼佼者之後,就可以大剌剌的用白話文,因為沒有人會質疑你的可信度。
★★★★★★★★★★★★
📌 2. 專業之餘,還是要玩點文字遊戲
專業歸專業,偶爾還是要來點文字遊戲,讓讀者「喔」一下,不然一直用 “policy speak” (政策的語言,無聊但是精準),沒人想要看下去。
這裡就是一段「文字遊戲」:
Taiwan believes that yelling is the only recourse when its hands are tied, and that the referendum is a rather loud amplifier.
我還記得當時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給讀者畫面:把台灣想成一個人,雙手被綁住,就只能大叫,公投就被我比喻成擴音器。
下一段,我就繼續用「樂器」的比喻:
But the way Taiwan has been voicing its opinions is flawed, and repeatedly beating this broken old drum for weeks to American ears has clearly proved counterproductive.
我還記得一位同事看到這段的時候,抬頭對我說:「我還不知道你滿會寫的耶」。這就是我要看到的效果。*不過為何要從「擴音器」變成「鼓」?我也不知道。
總之,在你的文中撒一些好玩的效果,有助於讓讀者繼續看。
★★★★★★★★★★★★
📌 3. 但遠比文筆還重要的,是寫到人家心坎裡
即使我的文筆再好,它還是不是關鍵。畢竟華府每天有那麼多文章刊出,很多人文筆比我還要好,為何是我的這篇得到關注?
我現在回去分析,認為是我有「寫到美國人讀者的心坎裡」。
要了解這個點,必須回溯一下背景。我那時是實習生嘛 (不過文章刊登時突然被晉升為研究助理),工作就是安排大大小小的會議,其中很多是台灣的官員跟專家帶團來美國,幾乎都會來 CSIS 因為是主要智庫之一。
在一次次的會議中,我看台灣方很用力的解釋,但美方卻越來越不耐煩。然後下一個訪團光臨,也說同樣的話,然後美方就更不耐煩。我恍然大悟,看到問題在哪裡,才會「心血來潮」的寫了這篇文。
因為我每天都跟美方的政策專家混在一起,很自然的就用「他們的話」把事情寫出來,而且還把他們的情緒寫進去:
Most folks in Washington… believe that the referendum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 election gambit.
…true allies do not undermine each other’s interests for immediate political gains. That Taipei fails to see this is mind boggling, and simply infuriates the Americans.
No more one-sided complaints about Beijing or its cozy relations with America in front of U.S. officials who still feel betrayed and want apologies.
很多屬於情緒的字眼對不對:mind boggling, infuriating, feel betrayed, want apologies, etc.
這些話,都是他們身處外交場合,擺在心裡但說不出來的話。突然有人如此直白的寫出來,也等於是為他們宣洩了一些情緒。
這提醒了我一件事:溝通時,把對方的情緒表達出來,有時比任何精闢理性的論點都要強大。
★★★★★★★★★★★★
📌 需要Andrew寫的政策分析評論和分析,請留言「I want to read the PacNet piece!」。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8.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https://bit.ly/3pvVA5n
圖片出處: https://careers.csis.org/
amplifier是什麼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特再戰五毛 刪除17萬帳號背後是什麼?】
🔺報導全文:https://pse.is/S7BNT
▪️ 推特大砍17萬帳號 🇨🇳 「散布有利中共虛假資訊」
推特公司6月11日宣佈刪除約17萬個帳號,這些帳號大量傳播有利於中國官方敘事的言論及虛假資訊。兩家獨立智庫分別疏理這些帳號,發現了這群網軍的行為模式,但也有許多疑點。
推特說,這些帳號違反了推特平臺的操縱規則(manipulation policy)。
「這些帳號主要用中文發推,散佈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地緣政治資訊,並且同時繼續兜售有關香港政治動態的虛假資訊。」推特聲明寫道。
▪️推文集中四大主題 📢香港、郭文貴、疫情、臺灣
根據推特公司聲明,此次刪除的約17萬的推特帳號中,有兩萬三千多個為「高度活躍的核心帳號」,另外約十五萬個則是用來加強核心帳號內容、擴大轉推的「擴音器」(amplifier) 帳號。
推特把這些資料交給獨立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和美國「史丹佛互聯網觀察站」(SIO)進行分析,並分別發表報告。
「史丹佛互聯網觀察站」分析報告發現,這兩萬三千多個「高度活躍帳號」大多在2019年底建立,近八成都用中文發推。主要談論的四大主題為香港、郭文貴、新冠疫情及臺灣。
報告撰寫人之一莫爾特(Vanessa Molter)表示,這些帳號在今年一月底到三月底大量地討論新冠疫情,且針對新冠疫情的主要敘事轉變了許多次,一月底著重在「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敘事,到了三月開始出現讚揚中國是「負責任大國」的言論。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與中國政府有關的推特帳號大多在北京時間早上8點至下午5點,發送大量宣傳中國政府的推文,在週末推文大量減少。研究人員認定,這種規律的發文頻率顯示這些帳號的不真實性。
▪️ 專業五毛?外包公司? 💻中國網軍戰力有多強?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報告還對這些發文帳號的影響力提出質疑。
報告發現,這些「高度活躍帳號」總共發出35萬個推文,但有78.5%的帳號沒有任何粉絲,95%的粉絲不超過8個。
「雖然這些網路行動在技術執行面已趨成熟,但發文內容的語言與文化層次粗糙,導致大部分的發文都無法接觸到有大量追蹤者的帳號,也難以在平臺產生(傳播)效果。」報告寫道。
長期追蹤中國資訊戰的臺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Puma Shen沈伯洋告訴本台,這次被刪除的17萬中國背景帳號,可能只是揭露了中國網軍行為的其中一小部分,留下許多疑點待解。
「用中文的配圖,寫英文的推文,這不合理。一些文字配圖在手機上根本沒辦法看,對我來說會毫無意義,可能是一個預算下去就趕快作一作。」
沈伯洋提出疑問,「解放軍外包給公司,會包給這麼劣質的公司嗎?那如果是配合中央外宣,轉推華春瑩、趙立堅的推文,遠比轉推這些有效?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 華春瑩稱中國是虛假資訊受害者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週五在記者會上質疑推特移除「親中國言論」帳號的動機。
「推特公司要想有所作為的話,真正應該關掉的,恰恰是那些有組織、有協調來攻擊抹黑中國的帳號。我要重申的是,中國是虛假資訊的最大受害者。」華春瑩說。
她還表示,中國外交官使用在中國被禁止的推特「很正常」,是「入鄉隨俗」、與外國民眾進行交流的方式。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數位研究實驗室(Atlantic Council’s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主任格雷厄姆•布魯克(Graham Brookie)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中方的回復「既自負又諷刺」,而中國政府利用西方社媒平臺操弄輿論的意圖及手段在2019年以來劇增。
布魯克:「這並非推特第一次移除大量有中國政府支持的帳號,我認為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正在看到中國影響力操作在西方社交媒體平臺的更加明目張膽。」
布魯克曾任職于白宮國安會,後加入智庫從事虛假資訊相關研究。他提到,2018年以前的研究著重在來自俄羅斯的宣傳行動。但這一年半以來,中國已成為在西方社交媒體上散佈虛假資訊的要角。
▪️推特同時移除近萬俄羅斯、土耳其政府相關帳號
今年五月初,美國國務院曾表示中國外交部利用數千個機器人帳號,在推特上説明中國政府散佈不實資訊。
推特的發言人表示,此次移除的帳號與今年五月美國國務院所做出的指控無關。
推特還表示,在此次處理虛假資訊行動中,還關閉了1152個跟俄羅斯有關的帳號,以及至少7340個跟土耳其政府有關的帳號。推特說,這些帳號散佈有利於現任政府的虛假或政治資訊。
🔺報導全文:
https://pse.is/S7BNT
—
▫️推特聲明:
https://pse.is/SZ4R2
▫️史丹佛報告:
https://stanford.app.box.com/v/sio-twitter-prc-june-2020
▫️澳智庫報告:
https://pse.is/S23V6
#推特 #資訊戰
amplifier是什麼 在 什么是理想的运算放大器,运放应该如何使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运算放大器负反馈电路,初步了解“虚短”和“虚断” · 运算放大器负反馈电路的补充,什么是电压跟随器 · PUMP DOWN SCHEMA ELECTRIQUE · EP59 運算放大器簡介 · 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