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只能畫出消費者的形,#卻畫不出他們的魂。要做好心靈溝通,那就要真正走入網絡文化的深海。”
【 談|傳統廣告公司在社交營銷上的重大決策風險來自於不夠了解 】
#古里奧說:社交媒體給廣告傳播行業帶來的革新是史無前例的,時至今日還甚少有人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統一方法。當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的時候,傳統廣告東司是否應該急速推進全廣告人社交化呢?我對此持保留意見。
—— 本文閱讀時間約 3-4 分鐘——
大約十年前,很多傳統廣告公司開始設立自己的 Digital 部門,本土的一些互聯網人開始創立自己的數碼廣告公司。那時候「數位」是個太性感的詞,只要沾上的人都能得道升天。個人價值也在市場的追逐下水漲船高,快速提升。
過了大約五年,當時開設數位部門的廣告公司遇到了一個非常挑戰:數位化的範圍已經涉及的太廣,這個部門到底要怎麼繼續辦下去才好?
很顯然,如果試圖繼續在全數位上保持領先,就要招募各種領域的專家,但這樣做成本太高,回報還不能成比例;如果放棄全數位的發展,就必須在廣闊的互聯網領域裡面,挑一個最具潛力的垂直領域深耕,領域本身是否挑得對,就很關鍵了。
雖然事後證明,不管當時挑選了什麼領域,只要認真的做了,現在都大有所為;但可惜的是,很多大廣告公司並沒有在這兩個選項之中挑。反而退而求其次,為了更好優化資源和節省成本,他們選擇了「全員工數位化」的保守折衷方案。
也就是說:#要求所有員工開始參與數位廣告的相關工作。
不管你懂多少都必須要做。這看起來非常經濟,可以回收利用現有人才,又快速解決了市場上爭搶短缺工種的成本問題。
然而他們殊不知這一決策,讓很多傳統廣告公司失去了數位上的領導性和話語權的同時,大家也一起把「數位化」的概念請下了神壇。
數位,不再是一個排他高門檻的技術工種。現在誰都可以做了,那誰就也不是專家了。然而可惜的是,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員工得到留任,公司文化沒有被嚴重衝擊的同時,傳統廣告公司在這一波浪潮中卻被落後了那麼一丟丟。
直到社交媒體的興起再次掀起了浪潮。
這波浪潮與上一波數碼浪潮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發展的非常快,大家都搞不明白,沒有標準化廣告產品和服務等等,因此,人才奇缺又成了廣告行業的大問題。
這一次,很多廣告公司又選擇了一樣的路:#要求每個人都做社交營銷,#全民社交化。
同樣的,可以預期的是,這波浪潮之後,選擇如此出路的廣告公司又在歷史的車輪中落後了一丟丟。
正如互聯網的邏輯和思維有先天的不同之處,傳統廣告人很難適應和學習一樣,社交營銷中的一些本質,也並不可能通過運營幾個月微博微信就能輕易掌握。
這不是創作廣告能力的問題,而是土壤和養分的問題。一顆荷花再堅毅,也很難在旱地上盛開。讓一部分人自我改造升級,並不能改變他們看待社交媒體的很多不到位之處。
〔 #內容與廣告邏輯不同 〕
之前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說過,做網絡上的品牌內容與做廣告不同。
做內容是為了娛樂網友,實惠網友;而做廣告是為了傳遞品牌信息。在這兩點之中要找到平衡,是件非常難的事。
網友針對所有網上的內容無非只有三種反應:不感興趣,感興趣和有行動。
做品牌內容的人總希望所有人都「有行動」。這個期許是對內容的最高級別要求,從 KPI 定制來說非常符合內容產出的邏輯;然而到了實際作業,內容卻被用廣告邏輯做了出來,完全不顧內容邏輯定下的 KPI 。
什麼是廣告邏輯呢?#在流量最高的地方,#用最高的聲量,#喊出產品的最不同賣點。
好內容本身就可以創造流量,賺取聲量,因此不需要去找,#只要「#種」#在對的地方就可以了。這是兩者邏輯的第一個不同。
而 #過度強調產品賣點的內容在網上非常容易失敗,這是兩者邏輯的第二大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好電影導演未必做得出一支好廣告的根源所在。做電影內容,跟做廣告是很不同的學問。
要在網絡上取得好的「內容效果」,需要順著內容邏輯去一點點改進,先思考什麼樣的內容網友會感興趣,再思考什麼樣的內容網友可能會有所行動。
〔 #自媒體非常不好搞 〕
自媒體的野蠻生長帶給我們很有利的價值,一方面讓內容方接觸了更多優良的創作者;另一方面也讓一些圈層的意見領袖浮上了水面。
然而自媒體從廣告人的眼睛來看,其實並不算是媒體。因為這個渠道沒有固定合作形式,沒有固定價格和做法。
先不說自媒體人千奇百怪的主觀要求,只是說那種做了一次廣告可能就引發無數惡評,並且無法持續繼續合作的「一次性消費」現狀,就讓這個「媒體」非常難被廣告商所熱愛。
自媒體人從來都青睞廣告商的贊助,但無奈他們的受眾卻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接受商業信息。
這很有趣。他們願意掏錢給自媒體人,贊助他們做內容,購買他們推薦的好物,卻不願意他們從品牌主手中拿好處。
從這點不難看出,#強勢的並不是自媒體人們,#難搞的其實是支持他們的千千萬萬網友。下次跟他們合作的時候,記得多問關心一下誰是他們的粉絲吧。
〔 #數據很重要,#但沒感覺重要 〕
傳統廣告人喜歡強調新營銷環境下數據的重要性。然而像我這種跟數據打了快十年交道的人,卻不怎麼覺得數據重要,不是他們不可用,是他們能貢獻的價值太有限。
#通過社交媒體上用戶的資料和行為數據,#是可以推算出更適合推送給他們的內容。#雖然從基礎層面上做到了效能的提升,#然而從感情層面,#卻無法扭轉消費者的負面情緒。
這幾年出現的怪現象是,#越是精準的廣告越容易引起負面。
比如那些從來都滯後半拍的電商產品推薦廣告。他們根據我的搜索行為和網購行為計算出一些產品,在我登錄的各大網站持續追蹤投放給我,可這些推給我的物件大多已經買完,或者壓根不再想要了。
還有那些被瘋狂吐槽的朋友圈廣告。現在我身邊的朋友看到一則廣告的反應基本分成兩種:「哎喲,推送給我啦?你們怎麼計算的啊!」 「這個廣告做的!@#$%^&*(......」 慢慢的,我這種喜歡看吐槽評論的人,竟然開始有些期待起朋友圈廣告的下方評論了。
#數據只能畫出消費者的形,#卻畫不出他們的魂。要做好心靈溝通,那就要真正走入網絡文化的深海。
〔 #商業信息會摧毀社交關系,反過來就成了安利 〕
中國社交網絡痛恨一切赤裸裸的兜售。不管我們是否需要,都會出來討伐朋友在社交網絡上賣東西的行徑。好友親戚之間真的能做生意嗎?我覺得這跟產品本身有很大關系。
如果我在推銷一個非常高品質,低價格,又罕見的商品,朋友圈裡感興趣的人自然會很多;相反,則讓人反感。
但話說回來,如果產品本身具有這三大優點,大概也不需要我推銷,很快就能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傳遍所有人。
那我還在朋友圈做廣告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相信大多數在朋友圈買東西的人無非是因為兩個字:#便利。
既然在朋友圈看到了,可以問問自己朋友具體情況,跟對方直接下單、信息收集、問題咨詢、購買下單和售後都在一個地方可以搞定。
即便是享受了社交網絡如此大的便利,如果去問這些買家是否喜歡看社交網絡上的產品廣告,他們還是一百個不願意。
這是社交網絡在零售化時的一個現狀。
這裡可以賣東西,但用人際關系賣東西是網絡安利。用人際關系打廣告,就是在扼殺好友關系。反正你廣告打得多了,自然會被好友屏蔽,只是你知道不知道的問題。
#但很多傳統廣告人因為看到了網絡安利的極速發展,#就順理成章的認為利用社交媒體的關聯屬性,#我們的品牌主也可以輕易在裡面分一杯羹。
反正是賣,我們的牙膏,紙尿褲和充電器,也是可以在裡面被推銷的。我甚至見過一些堂而皇之的產品體系和理論策略,是用來遊說傳統零售客戶進入微商領域的。
這讓我有些擔心,如果每個用戶都被開發成了網絡銷售員, 先不管大家是不是願意,大家都想賺錢,那誰花錢呢?如果我所有東西都可以代理了,我需要這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不需要跟別人購買了?
總而言之,社交媒體給廣告傳播行業帶來的革新是史無前例的,時至今日還甚少有人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統一方法。
當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的時候,傳統廣告公司是否應該極速推進全廣告人員社交化呢?我對此持保留意見。在上一波浪潮中已經踉蹌過的傳統廣告公司們,真的要謹慎思考。
以上,同行見笑。
-
原文發佈於微信:https://goo.gl/4w3lGN,對上述內容有興趣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古里奧(ID:coolioyang)。
同時也有596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谷關 #台中 上一集帶大家入住統一渡假村,其他時間就帶大家逛一下谷關市區周邊景點。從豐原客運站搭乘207公車到白冷站下車,這裡有一家大甲溪發電廠員工合作社製作的冰棒,是去谷關必經的地方,很多遊客都會在這裡買一兩支冰棒,甚至有的人專程而來買一兩箱冰棒帶回家。 白冷冰棒的招牌口味是五葉松,由於我第一...
在對的地方就可以了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谷關 #台中
上一集帶大家入住統一渡假村,其他時間就帶大家逛一下谷關市區周邊景點。從豐原客運站搭乘207公車到白冷站下車,這裡有一家大甲溪發電廠員工合作社製作的冰棒,是去谷關必經的地方,很多遊客都會在這裡買一兩支冰棒,甚至有的人專程而來買一兩箱冰棒帶回家。
白冷冰棒的招牌口味是五葉松,由於我第一次嘗到這種味道,一時間無法形容,不過口味眾多可以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購買。
153路公車路線圖及時刻表:(台中高鐵出發)
https://bit.ly/3cn4c7Q
207路公車路線圖及時刻表:(豐原火車站出發)
https://bit.ly/3lPUEHJ
統一渡假村溫泉飯店一泊二食 | 享受谷關碳酸氫鈉泉、吃在地鱘龍魚料理,偶爾來一趟奢華之旅
https://youtu.be/b12Z4H507sU
八仙山森林遊樂園區有直達公車了!讓人很放鬆的景點還可以順便遊谷關,實現台中一日森林遊
https://youtu.be/Np_jzWSPb1E
豐原到谷關公車車程約90分鐘、車資121元,下車你會發現有很多溫泉飯店以及鱘龍魚餐廳,沿著市區走有一個谷關遊客中心,這裡有一個免費的公共泡腳池,有些池子還有溫泉魚,這座小公園可以走走看看,可惜捎來吊橋封閉了。
繼續深入會來到桂花巷,巷子內種滿了桂花樹,季節來對會聞到陣陣的桂花香,再往下走就會來到谷關吊橋,你在這裡可以遠眺五葉松神木,神木所在地是神木谷假期大飯店所有,要近距離參觀就得付50元。
到谷關吊橋另一頭就是明治溫泉飯店的日式街道,這裡吸引很多遊客在這裡拍照,濃濃的日式風格的街道讓你的快門按不停呢!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在對的地方就可以了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銷售路上 #成功銷售 #銷售三友
#值得尊敬的前輩 #銷售聊天 #多聽多看多觀察
#良性競爭 #同儕同伴 #分享交流
#後輩後晉 #後生可畏 #明日之星 #銷售特質
#解世博老師 #超業攻略
銷售維他命| EP.74_銷售三友助你成功
有個朋友問解老師說:「他很想在銷售路上快點成功,能不能給他一些建議?」
解老師說,如果你想要在銷售路上快點成功的話,你至少要找到銷售路上的三個朋友。
第一個,去你的前輩、偶像裡面找,哪一個人值得你尊敬,哪一個人值得你未來成為他現在的樣子,就是跟他學,你一定要有這樣子的一個對象。
當年,解老師在做銷售時,有一個他心目中很欣賞的大哥,欣賞他的原因是,他什麼都能夠跟人家聊。
要紅酒,他會跟人家聊紅酒;
要聊市井小民的事情,他能夠跟市井小民聊他們的東西;
要聊理財,他能夠跟那些高端客戶對上話。
解老師覺得這位大哥好厲害啊,他每一個人他都可以跟他聊,
便問大哥,怎麼樣才能跟他一樣?
大家就說了,只要「多聽、多看、多觀察,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學會這些了!」
所以囉,在銷售路上第一個朋友,找到你值得尊敬的前輩或是偶像,把他當榜樣,解老師覺得這很重要。
而銷售路上的第二個朋友是誰?去找一個同儕的伴侶或同伴當作良性競爭的對象。
當年,解老師在做銷售時,心目中有兩個他的同輩,因為同批來報到,一樣都是新人,但這個同儕之所以值得學習,就是因為老師在思考,為什麼他表現得比較優秀,他想得到這個方法。
而另一個同伴是老師的師姐,他的壽險生涯只大老師幾個月,他厲害的地方在於,雖然彼此年資差不多,但他的成交金額就是比較高。
老師將這兩位朋友當作良性的競爭對手,也因為是同儕、同伴,所以能彼此分享、交流,這兩位朋友便成為老師銷售路上的貴人,才能進步神速。
而第三個朋友是誰,找你的後晉、後輩,找出雖然比你晚進來,觀察一下有哪些新人是後生可畏的,每一個月都會有一梯新人結訓,老師都會觀察這些學弟妹,哪一個人是未來的明日之星,因為他們的某一些特質讓老師欣賞,這樣不也成為老師持續向前的動力來源了!
有一次,老師已經做了兩三年的銷售業務了,那時觀察到有一個新人,並在他身上學到寶貴的一課,就是他好有熱情與熱忱,相對起來,身為學長,好像稍微有些主觀的意識了,所以從每一期的新人中,找出這個後生可畏的人,把他當作在後面追趕的動力來源。
分享一句解老師的話,
如果你想要優秀,你需要同伴。
如果你想要卓越,你需要對手。
這一集的銷售維他命,給他一個功課,
在你的團隊裡面,找出一個你的前輩、偶像,值得學習的對象。
找到一個彼此程度相同的同伴,彼此良性競爭,彼此交流討論。
找到一個後生可畏的後輩,讓他成為追著你往前的動力源。
當銷售路上有這三個朋友的督促、學習、效法、動力,我們就能持續向前。
在你的職場接觸對象中,找出這三種銷售三友,當作你可以學習的對象,及追求的動力來源,加油!
00:11 - 朋友的詢問:銷售上如何快點得到成功?
00:39 - 銷售第一友:前輩、偶像
01:54 - 銷售第二友:同儕、同伴
03:31 - 銷售第三友:後輩、後晉
04:56 - 解老師名言分享及結論
✔ 訂閱解老師Youtube頻道【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https://reurl.cc/7y0G6y
✔ 按讚解老師粉專【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解世博】:
https://www.facebook.com/callvalue
✔ 華人第一套系統化數位銷售攻略【業問100】:
https://www.815tutor.com/Herbert/Dealer/OPAJCYT/index.html
✔ 博客來 銷售類 年度暢銷第一名【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https://reurl.cc/NXQkX9
✔ 訂閱解老師主持的Podcast【銷幫-藉著銷售幫助每個人】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75lb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pyjKL4
【SoundOn】 https://reurl.cc/9XYb4v
【Spotify】 https://reurl.cc/GrRGKd
【KKBOX】 https://reurl.cc/5qybO7
在對的地方就可以了 在 空姐報報Emil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空姐 #空姐報報 #布萊N #一名空姐的流水帳日記 #Emily報報 #podcast
Emily新書《比淚水更美的是:重新開始的勇氣與自信》9/9 上市
購買連結:https://lihi1.com/MdtLw
這一集是訪談喔,到了「欸!你的護照帶了沒?」的節目上專訪
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布萊N 機票達人 & 一名空姐的流水帳日記的 Zoe 」
約了好久的專訪終於有機會開錄囉,航空人果然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
「某家航空公司福利很好,好到不想離職」,甚至讓 Zoe 後悔萬分?
三個人最愛去的地方竟然不謀而合,甚至都有「最愛的」這種稱號出現了!
還有面對網路酸民我們是怎麼處理、怎麼個不開心,來聽聽我們這一集精彩的對話吧!
本集精華:
📍3年就可以升座艙長
📍生重病也不想離職
📍心目中最喜歡的外站是哪裡
📍三個旅遊達人最愛的城市
📍最困難的事是朝九晚五
📍在機上蹲著跟王力宏聊天
📍從不喜歡到愛上文字
📍三個人面對酸民嗆聲都怎麼處理
📍自媒體人的取暖大會
👱🏻♀️高端服務力 - Emily報報的飛行觀察 :https://lihi1.com/yiGsk
你如果喜歡這一集的節目,也歡迎大家在itune store給我五顆星的評價:https://lihi1.com/TQDRa ,也可以留言鼓勵我喔
有什麼意見或是想法
記得留下你的意見告訴我喔!
♥影片關鍵字♥
台灣空姐/Emily/crew/cx/cathaypacific/國泰/國泰空姐/空姐報報
♥聯絡空姐報報Emily♥
我的連絡信箱:emilyposthk@gmail.com
♥Emily♥
追起來Instagram,有許多有趣的飛行小故事和彩蛋分享:https://www.instagram.com/emily_cpy/
讚起來Facebook,會有我的精彩寫作和直播內容:https://www.facebook.com/emilyposthk/
訂起來Youtube,有關於我的空服員工作大解密,以及考空姐教學: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5tjEJ7ecUniOwxKPYqlVA
聽起來Podcast,有關於自我成長、工作甘苦、世界文化與旅遊時事等相關內容:https://lihi1.com/CIGQ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