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出版社編輯問我:「ㄟ,有一本書的標題是『當歷史遇見經濟學』,你有興趣嗎?」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去年我曾收到一本《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是以經濟的角度去看中國歷史發展,對我受益匪淺,而且我後來節錄並解釋部分內容在粉絲團,結果也獲得不錯的迴響。如今又有同類型的書籍,那當然看定了!
結果當我收到書,第一個想法是......傻眼!這書跟我想像中的相比也太薄了吧?一本談論經濟學的書會如此輕薄?
存著巨大懷疑,我又極快的速度翻書,然後發現......啊咧!一張數字圖表也沒有?這書跟經濟學有關?
於是我只好靜下心來去翻書,當我看完之後,我了解了
.
.
.
.
.
.
此經濟學,非彼經濟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開始以為的經濟學,是西方的概念,也就是:
「用於統稱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以上摘錄自維基百科)
但這本《權力密碼》的經濟學,指的是中國傳統的「經濟」二字。
經濟的辭源出自東晉時代葛洪《抱朴子・內篇》中的「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禮樂篇》則提出了「經濟」一詞:「皆有經濟之道,謂經國濟民。」(以上還是摘錄自維基百科)
也就是說,經濟二詞,在這本書的本意應該是:
個人與人群團體間,以及團體與團體間,相互交通的學問。
再簡單一句話,那就是EQ(情緒商數)。
有句話這麼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還有句話這麼說:「做人跟做事。」
為何追求同樣的目標,有人成功?有人卻失敗?《權力密碼》透過先秦時代的人物及經典故事去解析不同人的不同考量點。
先這麼說,中國大部分的時代其實是蠻僵化的。
明清時代雖然已經有當時算是很公平的科舉考試,但也造成知識分子只能死讀書,去追求唯一的出路(也就是當公務人員)。宋朝以前,則非常吃家世背景,除非天縱英才,不然不是官N代或是學閥,基本很難混。
而在春秋、戰國、秦朝,乃至漢武帝前的漢朝,其實在學術思想上是與現代最為相近的自由時代。
儒家我不通,我改當法家;文臣做不來,可以拚戰功;這個君主瞧我不起,說不定在他國君主卻是高攀我不起。
正是因為選擇相對多元,不同思考、不同選擇、不同出身,決定往後成果及命運。
當然,不同人不同看法,像《權力密碼》中,有些跟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系列,同樣的故事,卻有不同的解讀;這其實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不同思考、不同選擇、不同出身所造成的差異。
無論看的人是同意或不同意,一方面看到不同的解讀,這是種樂趣,另一方面,也是開闊思考的彈性。
講了這麼多,砸們還是講那句最關鍵的話吧(是的,其實前面全部都可以視為廢話)。
抽獎的機會來了!
只要各位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1.將本篇按讚+分享(記得要設成公開模式喔)
2.在以下留言:
來抽權力密碼。並且分享一下您對春秋戰國時代哪一個故事最感興趣。
就有機會獲得《權力密碼:當歷史遇見經濟學》!
一周後我們將抽出2位幸運的朋友,在歲末年終,各位來試試手氣,贏得一份年末知識禮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附帶一提:
之前各位的留言,雖然因為近來工作忙,加上有時我懶(對,真男人就是這麼坦白),所以不一定全部回覆,但我都有在看。
各位的回覆也是我創作的構思參考,在此也感謝各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購書請往這邊走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41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內閣大庫檔案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館方解說志工 #吳秀玲小姐,為大家介紹內閣大庫檔案這個常設展。 本所內閣大庫檔案原為清宮「內閣大庫檔案」一部份,內含各色文書約三十一萬件,包括詔令、題奏、移會、賀表、三法司案卷、實錄稿本、各種黃冊、簿冊、...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帶小抄考科舉】
科舉制度起於隋朝,至唐代武則天時漸趨完備,主要有明經、進士二科。明經考儒家經典注疏和背誦,進士則重時事策論與詩賦創作,難度上相對於明經科高出許多,每年也僅錄取20多人,故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大約就是30歲才考上明經科實在很遜,50歲能進士及第卻很強大。
不過唐代科舉也不是人人可報考,罪犯、工商門戶、地方小吏皆被排除於大門之外,這大概也是大詩人李白無法應試的原因,他老人家既身世不清還是商人之後,即便努力打通關節想步入仕途,依舊無法如願。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天縱英才不屑同流,這聽起來會安慰一點。
一直要到宋朝,科舉制度才對老百姓們廣開大門,而且考試制度更加完備,當然,防止作弊的方式也更講究,比如〝糊名〞和〝譽錄〞。〝糊名〞又稱〝彌封〞,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個人資料密封起來,避免考生買通主考官。但是這還不夠,看不到考生姓名,萬一認得筆跡也可以多給幾分,因此還要找人把考生作答內容抄錄一遍再呈給考官批閱,這便是〝譽錄〞。
綜觀唐、宋兩代的科舉內容,策論和詩賦多少還能培養出才華洋溢具有洞見的士子新貴,但到了明清兩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開始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一方面也是因為出身地痞之流,見不得別人學問滿肚,科舉內容僅限於四書五經,於是讓讀書人窮盡一生之力只能鑽研這幾本經書,到了明憲宗時,再加入八股文,從此士子智識受限,學問空疏,此種現象到了清代更甚。
八股取士,或許也是歐洲從文藝復興之後,進入航海時代,引發工業革命進展神速,而中國忝為泱泱大國,卻在明、清兩代因箝制思想,導致科學文明反而退步的原因之一。
前些日子在故宮趕上一個有趣的特展《古人掌中書—院藏巾箱本特展》,展出古時袖珍或口袋書籍,內容含括經史詩文、戲劇歌賦、小說雜書、旅遊指南和醫藥用書等類。最妙的是,還有古人科舉時夾帶作弊用的小抄,上頭有《論語》各章與釋義,早從書上得知古人作弊的各種手法,如今親眼見到事證本倫,還是忍不住噗哧。
一個噗哧忘了注意小抄年代,一部沒多少字的論語抄得如此用力,大約也是明清產物。雖說很同情一輩子只能泡在四書五經這麼有限又教條的陳舊枯燥內容裡,但是這位大哥,如果你能把抄寫這一大篇蠅頭小字的精力拿來好好讀書,也不用這麼累啊 ~
#最簡單的論語就抄成這樣
#那春秋還有左傳公羊穀梁三傳怎麼辦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2019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酒飲
#鳴謝額滿
#登記候補請LIVART 藝術整合規劃
留訊姓名、電話、email、報名場次(04/13 or 04/27)
https://www.facebook.com/LivartConsultancy/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內閣大庫檔案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館方解說志工 #吳秀玲小姐,為大家介紹內閣大庫檔案這個常設展。
本所內閣大庫檔案原為清宮「內閣大庫檔案」一部份,內含各色文書約三十一萬件,包括詔令、題奏、移會、賀表、三法司案卷、實錄稿本、各種黃冊、簿冊、內閣各廳房處與修書各館之檔案,以及試題、試卷等,是研究明清政治制度、社會、經濟、軍事、法律的珍貴史料。這批檔案在清末由於庫房損壞而被移出大庫,數易其主,最後在本所創始人傅斯年先生與陳寅恪先生的奔走下,以重金購入收藏。
本區的展示主要區分為「滿族天下」、「官方文書」、與「科舉考試」三個主題,內容除了內閣收貯的制詔誥敕、題奏本章、史書、朝貢國表章,還包括內閣各廳房處的檔案、修書各館檔案,以及科舉考試的試題、試卷、大、小金榜等,對清代的制度、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瞭解,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 在 科舉考試 的推薦與評價
Transcript · 古代 科举考试 考什么? · From Hyper to Hyper-Focused: ADHD in the Workplace · 科舉考官被凌遲明朝南北榜疑案《57爆新聞》精選篇網路獨播版. ... <看更多>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 在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制度| 中國文化研究院- 燦爛的中國文明 的推薦與評價
Jan 28, 2021 - 明清科舉在考試方法上,比前代更加嚴密、完備,但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卻不能隨着時代進步,仍是以「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取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