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74 年 5 月 6日,日本以 1871 年發生的「琉球人船難事件」為由,出兵征討臺灣南部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究竟此事與簽訂《南岬之盟》的李仙得有何關係?
當時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係相當曖昧,雖然琉球在 1609 年被日本薩摩藩征服,成為薩摩藩的藩屬,但琉球仍同時是明國的藩屬,後來也仍為清國藩屬。
這種「兩屬」的情況一直沒有解決,使得日本無法直接將琉球納入版圖。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便上奏提出:「我們自家的」琉球人遭到殺害,應該要對臺灣興問罪之師!
明明那個時期的琉球仍然是「獨立王國」,但大山綱良無不是要就此事件的保民義舉,來彰顯皇威,解決前述所提到的政治問題。
加上此時清廷在臺灣的勢力僅止於枋寮以北,船難的發生地點與肇事的排灣族,並不屬於清廷的管轄,因此給了日本出兵的「正當性」。
特別是此時的日本剛在明治維新後,內部有藩閥競爭問題,若能出兵臺灣,正好可以成為宣洩舊中下士族不滿的管道。
正當日本政府猶豫是否要出兵之時,李仙得出場了!他在處理羅妹號事件時,留下豐富的南臺灣資料,為日本提供許多有利的資訊。
1872 年,他透過美國駐日的引介,與主張攻臺的日本外務省卿副島種臣會見。
李仙得就自己過往的經驗,明確指出清政府未能管轄番地這塊「無主地」,若想出兵,可以利用這一點。而他自己也願意提供他所整理的地圖與資料。
聽聞此消息的日本政府大為興奮,並於該年 12 月聘請李仙得為外務省顧問。
在這段期間,李仙得一共提出三十餘條備忘錄,內容從「無主地先佔」的理論基礎、攻打、經營臺灣的戰略,乃至和總理衙門官員的應對,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所以,《南岬之盟》不算數了?
事實上,在李仙得去日本以前,他曾於該年3月與卓杞篤見過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面。
當時,他便察覺到卓杞篤的權威下降,對於非直轄的其他部落(包括琉球人船難事件發生的部落),並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當然也難以要求各部落遵循《南岬之盟》 。
或許是因為這樣,李仙得才會建議日軍出兵。
然而,過去李仙得總是稱瑯嶠原住民地區的地位如同一個國家,因此《南岬之盟》實為一份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國際條約。
但是怎麼到了牡丹社事件,該地又變成無主地了呢?難道原住民就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嗎?
在以「文明」管理「野蠻」之舉的背後,何嘗不是一種帝國主義及外來者侵略的展現?
或許這是身為現代的我們,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牡丹社事件 #琉球人船難事件 #八瑤灣事件 #南臺灣 #原住民 #排灣族 #牡丹社 #日軍 #李仙得 #南岬之盟
參考資料:
黃清琦,〈在牡丹社事件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2019。
📖延伸閱讀
【#陳慧先:日本為何出兵臺灣?美國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大頭目卓杞篤】
https://bit.ly/3keQYQ1
【#周婉窈:臺灣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完整始末】
https://bit.ly/3AsiLCj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故事 Story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
瑯嶠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之有物】
過去的刻板印象中,早期原住民族群因為沒有「文字」而被認為封閉與無知,但從考古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這些人位居深山中,但從居住瑯嶠原住民遺址的出土文物告訴我們,早在 13-15 世紀,排灣族家屋就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到我們熟悉的明清以後,中國製的閩粵陶瓷器,更是成了部落的日常用品,甚至發現過江戶時代的日本銅錢呢!
「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郭素秋 副研究員,運用「舊社考古學」研究方法,要讓過去常成為「被書寫者」的臺灣原住民,讓沒有文字的人發聲。
#羅妹號事件 #南岬之盟 #斯卡羅 #卓杞篤 #李仙得 #牡丹社事件
瑯嶠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瑯嶠原住民 在 故事 StoryStudi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三冊
周婉窈〈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康培德,《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
郭正平〈【重返南國現場】除了沙灘與海水,恆春半島還留存有150年前的記憶嗎?走入「瑯嶠」的當代探訪〉
__________________
演出:亮衡、彥伶、呂呂
企劃/後製::呂呂
官方網站: https://storystudio.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gushi.tw/
Twitter: https://twitter.com/GushiTw/
Plurk: https://www.plurk.com/gushi_tw/
聯繫: contact@storystudio.tw
#斯卡羅#羅妹號#八寶公主
瑯嶠原住民 在 祖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視史詩旗艦戲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由導演曹瑞原執導,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由吳慷仁、温貞菱主演。《斯卡羅》故事取材自真實歷史,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琅𤩝地區發生船難,為此點燃了原住民與洋人間的戰火。女主角蝶妹和弟弟阿杰身為混血兒,熟悉各個族群的語言,誤打誤撞成為了這場戰爭的中間橋梁,然而他們的血脈卻成了不定時炸彈。
🎬本集影視畫面皆由公視提供。
#斯卡羅 #吳慷仁 #温貞菱
🔖各節看點
00:00 斯卡羅故事介紹
00:53 前導
02:17 魁儡花是什麼意思
02:53 斯卡羅是什麼意思
03:31 烏米娜是誰
03:59 羅妹號事件的原因
04:51 土生仔什麼意思
05:47 原住民討厭福佬、客家人
06:33 福佬是什麼
07:11 為什麼會械鬥
07:45 琅𤩝歸誰管
09:36 斯卡羅評價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twinszuning@gmail.com
-
✦加入LINE官方帳號,立刻收到影片推播:https://lin.ee/4StYEV9
瑯嶠原住民 在 【發現】20140412 - 今昔琅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恆春半島舊稱 琅嶠 ,大約從一千五百年前,阿美族、排灣族、平埔族的 原住民 就活躍於恆春半島,成為當地歷史舞台的主角。 琅嶠 是 原住民 語意義有幾種, ... ... <看更多>
瑯嶠原住民 在 其北的排灣族部落群,稱為瑯嶠上十八社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瑯嶠 ,原來指恆春半島西北隅的車城至恆春城一帶,由於清代馬卡道平埔族與漢族, ... 從上面引用的文獻資料可知,瑯嶠十八番社,實際上涵蓋恆春半島上的原住民斯卡羅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