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短 臂 式投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老余的金融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討論] 縮短揮臂是目前投手調整方法的主流嗎? - 看板Baseball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謝長亨- 投手揮臂的軌跡大致分為短揮臂:手肘較為彎曲,如 ...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討論] 沒人覺得短揮臂不好看嗎?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問題] 關於固定式和揮臂式投球的問題liunwaiqoo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問題] 固定式與揮臂式投球- 野球魂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閒聊] 寶可夢參考職棒球員投球姿勢(有阿爾雷)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棒球投球(第5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Re: [新聞] 「投球型態像前雙城王牌」劉致榮球探評價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問題] 大谷也改成短揮臂了? 的評價
- 關於短 臂 式投球 在 [閒聊] 謝長亨FB 為何近代投手改小揮臂動作 - PTT評價 的評價
短 臂 式投球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OS前斜吊帶系統
#TheSlingSystem
POS連接肩膀到對側臀部,在背上形成一個大X,X的中心點是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胸腰筋膜是一片立體的結締組織,連接背部兩塊最大、最強而有力的肌肉: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與臀大肌(Gluteus Maximus)。POS的組合就像:團隊中有兩個能力出眾的強勢隊友,需要一個具備高度溝通力、兼具彈性與韌性的中間角色,來將團隊凝聚在一起,而胸腰筋膜就像是這個角色。
上一篇對胸腰筋膜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可以往下滑一篇,或點連結:https://reurl.cc/AqdXW8
#跨越中線連接對側
POS深度參與我們日常的行走當中;當我們往前走,跨出右腳時,右肩往後旋轉、右手肘往後擺,同時左腳往後踩,此時就(下意識)啟動了「左肩──右臀」方向的POS。所有牽涉對側手腳同時往後的動作,如:走路、跑步、投球、踢球等,POS都參與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POS對於跑步
POS的功能在單腳落地的階段最顯著:在擺盪末期(terminal swing)腳尚未落地前,臀大肌會與腿後肌群共同啟動,準備承重,近端的腿後肌群會與股四頭肌群拮抗,避免骨盆過度前傾,起到穩定骨盆的作用。在落地後,穩定骨盆的責任改由臀大肌負擔(腿後肌群負責推進身體)。由於落地點在身體GCM前方,因此臀大肌是處於被拉長的狀態,並在落地後經歷從被拉長(剛落地)、到縮短的轉變。
接著讓我們把眼光移到上半身;配合腳掌準備落地,進入擺盪末期上半身軀幹產生反向的旋轉,對側的手臂由向前擺盪(闊背肌離心收縮)轉變為向後擺盪(闊背肌向心收縮),闊背肌經歷了類似的由被拉長、到縮短的轉變。研究認為,支撐期(stance phace)臀大肌與對側闊背肌同步由被拉長,進到縮短位置,使胸腰筋膜的張力增加,進而 #幫助穩定腰椎。
#POS與跑步經濟性
一篇研究針對一群不同經濟性(Running Economy)的跑者,利用肌電圖EMG分析他們在快慢兩種配速(10公里配速與長距離慢跑配速),臀大肌與闊背肌收縮模式呈現為:
臀大肌發生第一次收縮峰值(擺盪中期)→接著對側闊背肌達到收縮峰值(落地前一刻)→臀大肌發生第二次收縮峰值(緊接於腳落地後)
臀大肌與闊背肌兩者擁有相同的收縮峰值(peak amplitude),推測胸腰筋膜在其中發揮傳遞張力的作用,讓力量透過筋膜的特性獲得更有效地利用。然而研究也發現,無論是經濟性好壞,收縮模式是沒有差異的。
藉由上面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
#POS最重要作用是提供身體動態穩定
#POS對跑步經濟性沒有直接的影響
然而,雖然POS不直接影響跑步經濟性,一旦發生功能障礙(dysfunction),會嚴重影響跑步力學機制。例如當臀大肌發生功能障礙,會導致腿後肌群在支撐期必須負擔起穩定骨盆的責任,喪失原有的功能,這是導致腿後肌群發生傷痛的原因之一。
#POS的訓練
上面的研究分析可以推得POS的訓練方向:確保POS的功能性,是否能在正確的時機啟動?力量大小是次要的。考量專項需求,長跑並不需要臀大肌與闊背肌擁有非常大的力量,一昧增加肌肉量不會提昇表現,反而徒增耗氧量。
訓練可以由簡單的等長收縮開始,誘發POS同步收縮;接著進行復合性的動作訓練,引導POS協同工作;最後進入專項動作,例如:衝刺,能夠給予POS更大的刺激,同時還能透過動作檢視POS的功能性。
POS訓練範例:
https://youtu.be/TNcL08nKapQ
==
POS是一組非常重要的後側穩定系統,幫助身體在跑步時進行動態穩定,給予身體的彈性能系統穩固的基座。藉由了解POS能更洞悉跑步機制、訓練方向更明確,幫助跑者與教練更有效率地達到目標。
==
資料參考與圖片來源:
- Anatomy Sling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ow Back Pain:https://www.physio-pedia.com/Anatomy_Slings_and_Their_Relationship_to_Low_Back_Pain
- Identification of Sling Systems in High Economy and Low Economy Runners:https://reurl.cc/mnlQrV
-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Integration:https://brookbushinstitute.com/article/posterior-oblique-subsystem-pos/
- The Inner Unit: Low Back Stability at the Core of the Core:https://corelationpilates.com/inner-unit-low-back-stability/
- Why You Should Activate Your Sling System:https://experiencelife.com/article/why-you-should-activate-your-sling-system/
- @drkatie_clare)
短 臂 式投球 在 老余的金融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太誇張了,昨天才講到,
今天就看到這部影片!
請所有對交易有興趣的朋友都要看過!
尤其是他講到投手動作穩定這一塊,
根本就是交易!
底下我會在留言區附上很經典的片段!
這是《WOWSight》這三天來👌
推出的王建民專訪影片🎥
一起來聽聽「王」牌教練的教練經吧!⚾😊
❶執教目標:養出本土五先發!🖐
http://youtu.be/1eQX2UsDcig
王建民接下世界12強中華隊的牛棚教練後🇹🇼,目前正在美國觀察旅美球員的狀況🇺🇸🧐,而他同時也是 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二軍的投手教練⚾,帶著年輕好手成長的他,自有一套訓練方式,因材施教!👍
一起來聽聽「王教練」的心得,除了想幫球隊培養全本土的先發輪值,還有他對新世代投手群的看法!⚾
🔸更多內容☞http://wp.me/p8ndaP-3eM
❷恩師絕招,激出建仔球速!🔥
http://youtu.be/5btXtZgFt18
王建民去年春訓到統一獅和洋基(New York Yankees)短暫擔任客座教練⚾,之後再到 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二軍執教⚾,並接下今年世界12強中華隊的牛棚教練🇹🇼,對他都是新的學習!🆕
因球員生涯曾受傷勢所苦💢,王建民最希望藉著自身的經驗,保護更多投手的手臂💪,延長他們的投球生命!⚾
即便王建民轉當教練,多位恩師對他技術上與心理上的指導仍影響至今,對他教球員也有所啟發💡,王建民還透露恩師逼出他球威的「絕招🔥」!😂
🔸更多內容☞http://wp.me/p8ndaP-3fo
❸經典賽後,40號的國家隊首秀!🇹🇼
http://youtu.be/avFhS1vw4Bw
為了 WBSC 世界12強棒球賽,王建民目前正在美國觀察旅外球員🇺🇸🧐,為期約15天。現在的他,依然穿著熟悉的40號球衣👕,想為國家隊拚佳績的想法始終不變🇹🇼,只是角色已轉為教練⚾,滿腦子都是如何幫助年輕選手🧠!
無論在 Fubon Guardians 富邦悍將棒球隊或中華隊🇹🇼,王建民說:「現在就想把自己所學盡量教給球員⚾,讓他們進步,能在球場上享受每場比賽!❤」
不會眷戀投手丘嗎⚾?王建民微笑回答「不會👋」,但這位曾經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強投,其實還是沒把話說死。
🔸更多內容☞http://wp.me/p8ndaP-3gi
歷經了四年等待,第二屆 WBSC 世界12強棒球賽終於將在年底開打⚾,世界排名前12名的國家即將於11/02~11/17再次對決!🔥
本屆的 WBSC 世界12強棒球賽,也攸關著 Tokyo 2020 東京奧運(Tokyo Olympics 2020)棒球項目的參賽資格⚾。台灣🇹🇼與日本🇯🇵、委內瑞拉🇻🇪、波多黎各🇵🇷共同被分在預賽B組,要取得分組前兩名✌,才有機會晉級下一輪!
#Premier12
短 臂 式投球 在 謝長亨- 投手揮臂的軌跡大致分為短揮臂:手肘較為彎曲,如 ... 的推薦與評價
鮑爾這位被譽為「被棒球耽誤的科學家」會改為短揮臂的投球動作,想必一定經過自己一番科學化的推演。 短揮臂的優點可以歸納為: 1讓下肢、軀幹動力鍊的累積力量能夠盡快到達 ... ... <看更多>
短 臂 式投球 在 [討論] 沒人覺得短揮臂不好看嗎?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大谷跟達比修改短揮臂後投球動作沒有改之前那麼豪放帥氣沒人覺得短揮臂投球看起來很彆扭嗎? 短揮臂真的有好到讓人放棄自己原有的帥氣投球英姿嗎? ... <看更多>
短 臂 式投球 在 [討論] 縮短揮臂是目前投手調整方法的主流嗎? - 看板Baseball 的推薦與評價
自從老王被棒球學校改造成功回春大聯盟之後
發現老王的揮臂比起洋基時期軌跡小了很多
後來老王回到台灣,在邦邦改造了陳仕朋,陳仕朋也縮短了揮臂
今年老王到爪爪二軍指導,今天看到魏碩成,也是相較於過去縮短了揮臂
想跟大家問問,是不是縮短揮臂是目前棒球界投手改造的風潮呢?
目前大聯盟的一些強投,好像蠻多揮臂的軌跡也都蠻小的,像Trevor Bauer也是揮臂
小到看起來像是拿了球就往前砸(然後幾個禮拜前比賽丟到98英哩),似乎也表示
縮短揮臂不影響球速。
是不是說....
縮短揮臂也許是提高球員控球(記得上禮拜有一場轉播草總有講說揮臂變短,確實有
助於穩定放球點和投球姿勢)、避免受傷(老王也是受傷之後透過改造回到大聯盟的)
當前的「最佳解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85.2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597239110.A.DC9.html
還是有大揮臂的投手表現穩定的,不過看起來一些遇到瓶頸的投手,現在都會選擇這
種方式來改造
※ 編輯: darkofpolo (36.236.85.214 臺灣), 08/12/2020 21:34:57
如果以我自己打乒乓球的觀點來看,只要不會影響出手瞬間的發力,都是合理、被允許的
也許跟棒球來說這點是共通的
※ 編輯: darkofpolo (36.236.85.214 臺灣), 08/12/2020 21:44: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