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這檔事 ep.11 接種疫苗趴萬
=UPDATE接種後48小時=
注射處酸感只剩一點點 (已無重訓完的感覺了XD),左側睡壓著也不會不舒服 / 胎動還是很活躍🤣🤣 /其餘的可能副作用真的都沒出現。
=UPDATE接種後24小時=
注射處有點酸感外一切都還行(像前一天重訓完的感覺),外觀上無紅腫,手也舉的起來能穿衣服🤣/無頭痛疲倦發燒/昨晚胃食道逆流噁心燒燒的,但因懷孕以來常常如此,所以覺得還好。
胎動也一切正常,依舊動~很~大~🥲😅
///
自第三級警戒以來,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家追劇孵蛋,在沙漠和英國苦練已久的宅功,正常發揮它最大效用。
經歷過英國單日確診破五六萬的日子後,若單單只看數字的話,台灣的確診數不足以讓我太過擔心;不過重點是,之前只是我一人單打獨鬥也就還好,現在則是1+1的狀態,不少事情做之前都需要把小寶寶也考慮進去,所以一直都有在關注疫苗的施打狀況。
原本以為要等到回英國才有機會打到疫苗,不過這幾天將孕婦列入優先施打的消息來得太快,身為牡羊座急性子的我二話不說馬上手刀上網預約,就來分享一下今天的疫苗接種。
///
我預約了台大醫院疫苗專責門診,但預約到幾診的幾號好像是浮雲一場,因為到了現場又是另一回事的感覺XD
疫苗接種場地是在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我早上八點半到現場後直接戶外邊排隊邊填初診單(我預約是30號之後,網上參考就診時間為9:05~9:20),人潮已經不少了,但前進速度不算太慢,大約花了15分鐘就進到體育場館裡面。
<<進入場館後有個小插曲,我被問到是否為初診,我說對,接著又被導到旁邊的初診報到區再報到一次;我和工作人員們都有點一頭霧水,後來聽起來是只要在戶外填過紙本初診單,入場館後就不用再去"初診報到區"了>>
接著秀出媽媽手冊和健保卡就會被導到量血壓區,在台大打疫苗不用原產檢醫生轉診單之類的東東,現場會照一次超音波看寶寶的心跳,一切正常就會被導到注射區了 (超音波機台有三台,所以掃很快)
打針之前會先確認健保卡上的姓名生日,我也有向施打人員再次確認是否為莫德納XD (台大這場全是同一疫苗)
打針過程我完全無感,連針戳進去推藥都沒感覺 🪡
不過隔壁的小姐一臉痛苦說很像被打到,我媽問我都不會痛嗎?我說我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畢竟我連羊膜穿刺都沒什麼感覺了,那個針更粗戳進去更久XDDD
在原地休息15分鐘之後就會來分發黃色接種小卡,確認好姓名就可以離開了,全程耗時一小時整。
(小卡上並沒有標明第二劑的注射時間,但看過機組人員/護理師朋友們的小卡都有標註,所以我有再問一下,施打人員說第二劑等政府公告之後再預約就好,那就等囉~~~)
以上就是即時熱騰騰的被戳戳樂心得 🚀🤩
///
我知道不少孕婦對於施打疫苗這件事有些疑慮,老公在英國目前已打完第一劑疫苗,而英國是鼓勵孕婦接種的,因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畢竟中獎的話重症機率會較高,我實在不想冒那個風險;和老公討論後覺得打疫苗怎樣都是利大於弊,統計數字會說話,所以才沒有懸念快速預約施打。
但這和做羊膜穿刺是一樣的,總是有那麼一點風險,只是看個人選擇承擔的風險為何,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媽媽做決定。
懷孕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要擔心的事情也只會越來越多,倒不如放寬心,愛你所擇擇你所愛 ❤️
#懷孕這檔事
#目前一切安好
#到底會有啥副作用就拭目以待了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Page 4 - 分署誌-鐵腕與柔情-執行機關的公義與關懷 的評價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問題] 統計,讓數字會說話- 看板Commonwealth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成功大學|統計學系|詹善全|Part 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BOOKing閱讀心得(書評,書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Re: [心得] 關於抽籤的一些統計分析- 看板Stoc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後心得」:「安靜,就是力量」】
人類的社會開始有了「內向」與「外向」的分野,這樣的轉變要從1920年代美國商業社會蓬勃發展說起。在一般傳統的禮儀道德社會尚未崩解之前,人與人之間還能保有基本的尊重,即使是內向也不太容易被察覺出來。
但從1920年代開始,為了因應商業推銷的需要,外向特質的人就開始被廣為的宣揚。為了能順利推銷自己的汽車極各種工業製品,各大企業都相當青睞外向的人擔任業務員的職位。而外向的特質也被讚揚是在社會上致富跟事業成功的關鍵。
至於內向的人便開始有了磨難性的歷史旅程。精神科學家將內向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甚至警告家長小孩從小就不能有內向的徵兆出現,有的話要及早「矯正」為外向的性格。
而這樣的誤會一直延續到今都還沒完全釐清。
【被誤解的童年】
其實書裡講述的這段歷史我頗有感觸。記得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我比較常安靜的畫圖,隔壁班的導師見狀就跟我班上的導師說我可能有自閉兒傾向,建議我導師將我送去資源班。還好我的導師沒有這樣做。然而直到今天我仍舊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為什麼性格安靜的人要受到如此眼光的看待?
書裡講述到現今所有得教育體系都是以「外向」的孩子為基準而創造的,而美國的小學甚至習慣將六到七個桌椅併在一起,讓幾個人成為一組,要這些小朋友能適應團體生活。
「內向」的孩子因為不能適應這樣的體系而時常感受到挫折或是行為上出現偏差,而這些孩子就會被老師視為「不合群」的問題兒童。事實上是這些學校沒有規劃出一個尊重「內向」孩子的教育空間,不過這也是長久社會對於「內向」偏見所致。
回想起我小學五六年級時,班導師也是將班上的同學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間每週都有競賽,分數第一名的小組每人可以獲得獎品。因為我生性比較內向,反應也比較遲鈍,同組的成員都覺得我是在扯他們後腿,所以我時常成為眾矢之的。我開始轉為不喜歡班上的體系,而老師也將我的行為視為「不合群」,時常找我家長會談。
其實從這件事情開始我也認為自己是很差勁的人,長久活在頹喪的情緒中。直到過了十幾年的現在,我從中這本書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本來就蘊含很大的缺陷,對於當年的委屈也稍稍釋懷了一些。
【內向不是精神疾病】
即使到了醫學觀念進步的現在現在還是有父母將內向視為一種精神疾病,急著將小孩送往精神門診,希望醫生能把孩子「矯正」成外向的性格。書中作者所訪問的精神科醫生表示,曾有家長把內向的孩子送到他眼前,希望醫生能幫他們把孩子「矯正」成外向的個性。
醫生跟這對父母詳談到,其實內向的孩子本身就有不輸外向孩子的優點,醫生還從他們的孩子上挖掘到一些特殊的天份。然而那對父母知道有另外一位精神科醫生願意幫他們把孩子「矯正」成外向的個性,所以又將他們轉診到那為精神科醫師。
原本的醫生開始擔心起那個孩子的狀況,一來他的天賦很有可能因次被埋沒,二來還有可能產生「醫源性問題」,本來沒有問題的疾病會因為診療而出現另外一種症狀。
「內向」本來就不是精神疾病。內向的人是因為天生腦部「杏仁核」過於敏感所致。杏仁核過於敏感的人會對於周遭環境太過敏感而產生不適的感覺,比如說過於喧囂的場合、責罵聲等等,痛覺也是比一般人敏感。內向的人精力消耗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做事情的進度上也會比一般人慢上一些,因為他們必須比外向的人花更多精力調適外來過多的刺激。
若自己的孩子本身是內向的性格,精神科醫生會建議家長不要強迫他們融入一個為數眾多的人群,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慢慢適應少數朋友的交情。
時常有人誤解內向的孩子不擅長交際,但事實上這些天生怯向的孩子不需要數量太多的朋友,重質不重量是他們因應人際關係的對策。
【社會對於外向性格的迷思】
傳統社會企業比較習慣於將外向的人安排於領導階級的職位,因為他們有很好的口才跟相當積極的個性。老闆認為這樣的人才會為他們帶來許多的收入跟成功。
不過根據科學家發現,其實讓外向的人來擔任領導階級,出的錯誤比內向的人還多。因為外向的人口才優異善於說服別人,但即使外向的人很會說話,但從中提出的建議不見得都是對公司有利的。
科學家舉出一個會議的情況當作例子。一個會議上大家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善於說話的同事身上,因為他熱情十足的說話技巧能喚起大家精神上的集中。而內向的人比較傾向於深思熟慮之後才提出建言,但容易緊張的他們在會議上難以開口,所以老闆或是公司的人常會忽略內向的人的存在。
但因為外向的人太擅於說話,很難讓人從中察覺出一些錯誤的地方。而且過於積極的性格還可能會讓公司付出大小不一的代價。科學家統計過後,發現在美國能成功的企業領導階層的人,大部分都是內向的人。因為內向的人比較擅於聆聽,他們也很能接受不同長才的人在公司發揮他們的天賦。
書中以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為例。華爾街的大環境中,習慣雇用相當外向且個性很積極的人做為領導的決策者。他們規劃投資時常忽略一些潛在的風險。
然而華爾街一些比較內向的律師團檢閱出華爾街文件中一些不尋常的數字。當這些律師團提出警告時,華爾街的領導階層卻沒當一回事。結果之後就真的因應了當初律師團所發現的不祥之兆。而股神巴菲特因為內性的個性而謹慎的評估了投資環境,所以才能避開了這次金融海嘯。
外向者因為腦中較缺乏多巴胺,所以他們必須時常找尋外來的刺激來來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分泌。所以他們有時候積極到忽略了一些潛在的危險性,因為他們必須藉此來滿足腦內的報償機制。也難怪科學家會驚呼:「若全世界的人都是外向的人,那世界就完蛋了!」
一般人會以為外向的人會比較適合作業務員。但事實上內向的業務員業績會比外向的來的好。因為內向的人擅於聆聽,他們會先聽取客戶的需求在做業務推銷上的建議。而外向的業務員則是機極的想要說服客戶購買她推銷的產品,若有接過一些業物推銷的電話,你應該多少都繪體驗到積極業務員所帶來的壓迫感。
【團隊合作扼殺創意】
一般來說許多人相信團隊的腦力激盪可以有效率的提出許多很好的建議。但經過科學家的統計,團隊合作激盪出的創意沒有比各人沉思來的好。
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跟團隊討論的運作方式有關。一來在團隊中若有人提出創意,即使被採納了也很難被人記住其貢獻性。二來若內向的人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建議跟看法,很多時候都會被外向的人納入為自己的想法,所以內向的人會怯於在會議上提出自己深思熟慮過後的想法。所以久而久之在腦力激盪上每個人會越來越習慣於提出一些沒有深思後的建議。
一家好的公司要能為內向的員工規劃一個有隱私的工作區域。與賈伯斯創辦蘋果的「沃茲尼克」,要離開惠普之前掙扎了相當長得一段時間。因為惠普能提供他充分的隱私空間,讓相當內向的他可以避免一些干擾,盡情創作他所構思的電子設備。平常也只需要在交誼廳跟同事交流,不需要時時刻刻相碰面。而蘋果沒有辦法提供這樣的需求。
一般來說內向者都相當擅長聆聽,他們不會相當極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外向者因為個性相當積極,時常沒有空檔讓內向的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因為外向的人不習慣等待,他們希望時時刻刻都可以處在一個情緒旺盛的狀態。
【並不是要貶抑外向的人】
其實說這本書並不是要撻伐個性積極的外向者。當然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內向者被汙名化盡一個世紀,在這之前許多內向的人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然而隨著一些科學家開是著作一些位內向者平反的書籍之後,越來越多內向者表示終於能忠於自己的本性而感到欣慰。
從戴爾卡內基以來,許多增進人際關係的課程都教導我們要用積極而熱情的性格說話,避免將我們內向而敏感的那一面顯露出來。似乎沒有課程是講到如何忠於自己的個性而讓生活更美好。事實上大部分內向的人都擅長於在冷靜的情緒中沉思,他們很難用活躍的肢體跟語言來吸引群眾的注意。
當內向者在一個長期被建構於外向者的社會生存時,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罹患一些焦慮的精神疾病。而美國以往的社會會將內向視為一種精神疾病,所以藥商會推出許多聲稱能「治癒」內向的藥物。不過就如本書作者所言,要矯正一位內向者的個性,跟要把同性戀矯正成異性戀一樣是沒有意義的。
書中有提到一位教授的天性是內向的,但在一場演講中他難得露出較為開朗的性格,所有的聽眾就誤認為那是他原本的性格。所以他開始長期假裝他是外向的性格,長久得一段時間後他的心裡跟生理出了很嚴重的狀況,讓他不得不暫時休止教學工作很長一段時間。
若外向者能在社會上完全地忠於自我,那內向者應該也有同等的空間。我們所要爭取的也就只有那麼微薄的一點權力。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P編一開年,新春好運旺旺來,
要來分享的試用有成的保養體驗,
本月份是蘭蔻的#光速安瓶和#黃金玫瑰霜。
對你沒有看錯不要揉眼睛,
真的是一個月前,
蘭蔻的絕對完美系列保養品寄到家裡來,
並且署名給彼得試用了。
(我跟P編說這絕對是你美妝人生的巔峰,必須吃龍蝦慶祝)
在開始試用如此奢華品牌時,
我刻意等了一陣子,
希望能夠在P編膚況很差的時候來用,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一年來,
P編過著如同楊貴妃各方獻上貢品的日子,
他膚況一直都維持得蠻好的,
所以當蘭蔻寫信來詢問試用狀況時,
我居然一次都沒開始用,還厚著臉皮回信說,
"請再等等我,因為我在等彼得皮膚變差的時候再來試用。"
我跟彼得說:
這麼高級的產品,
我一定要等到你的臉跟花謝了一般再來用.....
為此P編還認真地勸導我說:
不要等了,
我覺得貴婦的皮膚也跟我一樣好,
她們啊,是會精益求精的那種人!!!
#你憑藉著什麼樣的自信
#把自己跟貴婦畫上等號的呢
2.
同樣的,如同盲劍客一般,
在試用之前,
彼得對於蘭蔻的絕對完美系列是一無所知有看沒有懂的,
因此我還是按照慣例,
查了這個產品的簡介,念給他聽。
(很遺憾地在美妝保養界,他拉主Key我是小編)
因為介紹的資訊中有提到成分是大馬士革玫瑰精露,
我停下來問彼得:
你知道大馬士革在哪裡嗎?
彼得這次倒是回得很有水準,
他還用詩人的緩慢口氣望著遠方說:
大馬士革是敘利亞首都,
多次受到戰火的摧殘,
是一個悲情的城市......
我驚訝:
你怎麼會知道這麼多?
彼得又接續著詩人的口氣回答:
喔,因為我以前曾經是地理小老師。
#蘭蔻是否從未想過您的試用品會落到地理小老師的手上
3.
我滑著手機繼續查資訊:
那為什麼我查大馬士革玫瑰的產地在土耳其,伊朗還有保加利亞?
彼得定定看著我,
一臉我用性命發誓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表情。
後來答案終於揭曉,
原來有多個國家都在種植大馬士革玫瑰並提煉精油,
大馬士革玫瑰,是一個品種的名字,
這個名字的來源於十字軍東征,
當年的玫瑰是產自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伊拉克),
後來十字軍東征時,
將這個品種的玫瑰傳到歐洲,
而大馬士革城便成為這種玫瑰的集散地,
所以起名為大馬士革玫瑰。
#大家都知道大馬士革在哪裡嗎
#我是愚婦我以為在聖經裡
4.
基於對頂級保養品的好奇心,
在揭開彼得的試用心得前,
我先講講自己試用的感覺--
打開瓶蓋時,
第一個最吸引我的是香氣,
高雅的玫瑰香氣撲鼻而來,
我感覺整個人都被升級了,
而且儘管穿著灰撲撲的條紋睡衣,
伴隨著奢華的香氛,
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某個有光滑大理石的SPA裡。
我搖著手對彼得說:
你不要跟我說話
我現在覺得自己好像是皇室成員.....
彼得問:
喔,那你對哈利跟梅根這兩個叛徒有什麼想法?
#走開走開
5.
接著分享P編的試用心得:
1)
此款#光速安瓶搭配#黃金玫瑰霜塗上以後,
會有細細的亮澤光感,
幾次下來皮膚的紋理會變淡,
照片很難拍出來那個感覺。
不過彼得塗好以後坐到我旁邊,
我看著他的側臉說:
你真的在發光耶,
你臉稍微動一下就會閃一下。
彼得跑去鏡子前面看,
他大聲說:
有!!我看起來好像露珠!!
#這款主打奢華保養
#我希望蘭蔻看到露珠二字不要生氣
2)
我跟彼得說:
聽說這個乳霜厚厚塗一層,
可以當作晚安面膜使用,
你要不要試看看?
但彼得知道這罐的價錢後,
立刻說不要好了。
他說:
我怕萬一睡覺沾到枕頭,
枕頭會變得太高級。
#說的也是 #平常的口水枕
#瞬間變成大馬士革玫瑰枕
#誰受得了
3)
彼得看到我在寫心得,
走過來表示:
這個絕對完美系列有兩個地方很高級,
你可以寫進去。
我:
哪兩個?
彼得:
一個是那個安瓶,
明明感覺起來很滋潤,
但我塗完以後都不會覺得癢,
不是之前結婚你給我塗過別的安瓶嗎,
那時我臉都好癢。
我:
這個我有寫,
我也覺得很神奇。
那另一個高級的部分是什麼?
彼得:
那個金色瓶身啊,
你剛剛叫我去拍照,
我不管怎麼拍,
瓶子都會反光拍到我自己,
害我趕快去穿褲子了.....
我:
你可不可以不要在我寫稿的時候開玩笑?
彼得:
我沒有開玩笑。
他把乳霜拿過來給我看,
堅持瓶身用料好,
也是頂級保養品的一部分。
彼得:
真的是高級材質的才有的光反射,
不然你試試看怎麼拍可以不要拍到自己!!
4)
我記得好幾年前,
當時我負責美妝品牌客戶,
曾經有一個工程師同事在電梯裡問我:
請教一下,
你怎麼知道那種很貴的保養品塗到臉上,
它是被吸收了還是只是乾掉了?
那時候他老婆在旁邊,淡淡地說:
我是覺得塗到臉上就算乾掉也好。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
當時我回答不出來,
但我現在可以了,
因為當Lancome的玫瑰乳霜挖在手上時,
是濃稠油性的質地,
但塗到臉上只數五秒,
立刻就吸收進去,
變成一層薄薄的膜,
臉變得單純嫩嫩的完全不油了,
這點我很驚豔,
也很想立刻打電話給那位工程師說:
如果只是乾掉沒有這麼好喔。
6.
最後的重點,
是兩週後的試用心得報告:,
- 安瓶適合重大場合前10-14天使用,大約一瓶的分量,
主要是針對肌膚紋理與泛紅肌膚的改善。
- 臨時抱佛腳可以用乳霜厚敷,
對抬頭紋跟眼下的紋路有幫助,
隔天看起來好像睡很飽。
- 對乾燥肌膚效果特別明顯,會變嫩。
- 如果你的臉容易脫皮,
只要塗乳霜類保養品就會發癢,
可以試試看這款。
- 以往我每月下巴都定期冒痘痘,
這罐安瓶讓我躲過一次,繼續觀察中。
- 可以拿來當妝前乳霜,底妝超服貼,
我的建議是,最好約會對象條件夠好的時候才拿出來用。
- P編說就是有露珠感,
他一直強調露珠這兩個字,他說讀者會懂。
另外,如同我之前說過,
這類型頂級的乳霜產品,
如果對你有效果的話,
很短的時間就會看到。
所以想試試這款蘭蔻頂級保養的P編友人們,
彼得在這開啟一個這邊兌換試用組的快速通道喔!
免費申請「光速修護體驗組」一份 (價值$737元): https://bit.ly/34L49QM
填好資料今天下班就去專櫃領,
Friday night就可以加入皇室的行列了!!
關於P編是試用大馬士革玫瑰乳霜的效果,請直接看照片。
文末蘭蔻也送上一份寵愛禮物給讀者,請看第一則留言。
#Lancome #頂級修護之最 #光速修護 #一夜突破保養瓶頸
後記:
前幾天,我看到朋友PO的一本書,
其中有一段統計數字是這樣的:
-男性比女性更常要求加薪,比例高過四倍,而即使女性提出加薪,所提金額也比男性少30%。
-女員工認為自己100%符合職務要求條件時才會提出升遷申請,而男員工只要自認符合60%的職務要求,就會樂於申請。
-男性平均把自己的表現高估30%。(信心也有通膨嗎)
我看著這些數據想著,
如果一個人只有60%的好,加上他還自己高估了30%,
跟另一個總是要等待100%準備好的人,
而且只要求70%的回報,
這樣的兩個人,未來的差距有多大?
我並不想在這裡強化性別的問題,
也不想製造任何排擠男性或是排他的概念,
只是想寫出來,讓大家感覺一下,
不論男女,如果你也剛好掉進這個區塊,
認為自己要非常好,才能得到好的對待,
或是你要值得了,才可以開口要求外界的獎賞,
如果你覺得愛自己是一個很難理解跟實踐的概念,
(我就是這樣覺得!!)
其實你可以從不要等待獎賞開始。
反正偶爾信心通膨也不丟臉,
畢竟從數據上來看好多人都這樣,
不如今天開始就自行感覺良好一下吧。:)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問題] 統計,讓數字會說話- 看板Commonwealth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板上的大大有這本書的心得嗎? 我想用來參考看看我想針對讀者對於這本書的心得加以討論有點類似批判的意味統整大家的心得意見寫篇報告謝謝--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 ... <看更多>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成功大學|統計學系|詹善全|Part 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講座摘要讓你更快了解科系!https://ioh.tw/talks/成大 統計 系- ... 心得 與收穫「 統計 , 讓數字說話 的科學」,但 數字 其實不會 說話 ,是 統計 學家讓 ... ... <看更多>
統計讓數字說話心得 在 Page 4 - 分署誌-鐵腕與柔情-執行機關的公義與關懷 的推薦與評價
146 行政執行會計工作心得、檢討及未來展望-會計室/主任/王廉義.................................. 148 活用統計讓數字說話-統計室/前主任/何鳳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