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有抽書活動哦】#人慈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RutgerBregman
譯者|#唐澄暐
類型|#文化研究 #人類學
讀感|
你相信#人性本善 還是#人性本惡?這道問題一直很難有個解。我自己認為,這也是不需要去解的題,畢竟人就是一個難解的生物吧。
這本書是以#性善論 為本,舉出大量對於人類的惡行故事、案例以及研究去做反證,希望告訴我們:人類其實是善良的,並且《人慈》是可以更有益於人類的發展及延續。像是#911事件,當大樓被炸毀時,我們看到的新聞畫面是混亂不堪、人們爭先恐後的逃竄,事實上根據作者探訪後發現,在大樓中要逃生的當下,大多數的人都會禮讓更緊急需要救援的人通行;以及經典文學#蒼蠅王 的相反實例,原來有真實版的孩童荒島求生的案例,他們的互助合作讓所有孩童都順利脫困;還有菲利普·金巴多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原來為了呈現人類是臣服於權力之下會做出危害低階人員的實驗結果,而做了一些手段使獄卒羞辱了囚犯⋯諸如此類的典型案例都被作者逐一推翻。
看這本書的前半段,我拿了《#人類大歷史》來一起翻閱,中間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也有一些見解角度不同,我很推薦兩本書可以一起看,如果又出現了一本#性惡論 的歷史書,三者一同平衡,應當會充滿火花吧。
《人慈》有許多觀點讓我覺得刷新自己的思維,以下紀錄一些我很喜歡的部分:
📌「大災難使人展現出最良好的素質。」但「媒體塞給我們的畫面,和災難降臨時的實際狀況始終都是相反的。」P28
人類在尚未出現文明階段時,是為遊牧民族,都是分享著資源互助生存,在育兒方面也是互相照應,沒有分是誰的孩子,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然而文明出現以後,人類開始畫地自限,各自擁護自己的資產。
📌承上「怎麼會變成這樣?學者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現在有財物可以爭奪,首當其衝就是土地;第二、定居生活讓我們更不信任陌生人。覓食的遊牧者有一個相當悠哉的成員資格方針:你不斷地和新人偶然相遇,而且可以輕易加入其他團體。」P148
📌「長久以來文明都是一場災難。城市和國家,農業和書寫的出現,都沒有為大部分人帶來繁盛,而是受苦。」P162
📌「當邪惡假扮成良善,人類就有可能會被邪惡所誘惑。」P269
📌「有一件事情很確定:更美好的世界不會起於更多同理心。與其相反,同理心讓我們更不寬容,因為我們對被害者愈是感同身受,我們對敵人就愈一概而論。我們對我們選定的少數對象所打下的明亮聚光燈,會讓我們看不到對立方的觀點,因為所有其他人都掉出了我們視線之外。」P291
看完以後,我依舊不會在性善或性惡之間有個結論,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應該試著從各種角度去思量事情的面貌,不被動搖自己的本心,永遠做過善良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閱讀的原因在於,我們活在這個資訊發達且動盪的時代,尤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緊密度似乎更不如以往、信任感逐漸匱乏,看這本書以後,會發現有很多觀點是會與自己原先的看法有所不同,很值得閱讀過後來平衡自己的內心,另外這本書中提到非常多的故事都很精彩,我在閱讀的當下多了非常多的話題與身邊的人討論,也交流許多不同的想法,真的非常有趣。
這是一篇很長的心得,但即便如此,這本書還夾帶了非常多的論點,值得一看。
#時報出版時報出版版
#感謝時報出版邀約
#妮啵試讀
出版日期:2021/08/31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00的網紅女子健心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一集我們透過分享書中有名的飢餓實驗、不減重更健康的實驗,以及被一年六百億美元產值所操弄的審美價值與體重迷思,來告訴你為何減重、節食是無效的治療?因為疾病一開始根本就不存在! 在這一集,我們會從生理、心理以及對恐懼的限制型信念去改變我們和食物的關係,與自己的身心和解,讓你擺脫身體形象、飲食與運動的焦...
「臣服實驗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心得] 修行者同時成為上市公司執行者-臣服實驗-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你不需要「更好」現在的你就「很好」 By 麥克.辛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如何順流自己的內心?臣服11月心得 之前看到S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心得] 修行者同時成為上市公司執行者-臣服實驗PTT推薦- book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分享我收集的灵性/灵修资源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心得] 全部的你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臣服實驗心得 在 [心得] 分享一些有趣的東西- 看板stud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臣服實驗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閱讀完《僧人心態》這本書,其中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我把它們節錄下來。這次閱讀的方式,是使用最新購買的KOBO LIBRA H2O,第一次使用電子閱讀器閱讀的經驗很有趣,希望之後再持續使用幾個月,跟大家分享使用心得。
●作者簡介:
作者傑‧謝帝曾是倫敦卡斯商學院的學生,當過僧人後來還俗,目前是著名的播客以及作者。在看《僧人心態》這本書時,我已閱讀《覺醒的你》以及閱讀社團網友推薦的《臣服實驗》。這三本書有許多重疊的部分,就是:臣服、成長,以及付出。
●印象深刻的句子
1. 真正注意到周遭的事物,會讓大腦擺脫自動駕駛模式。
2. 工作時心不在焉,導致度假時漫不經心; 午餐時心不在焉,導致下午工作時漫不經心。這像是在訓練自己的心智遠離身體所在的地方。如果你讓自己做白日夢,就永遠處於心不在焉的狀態。
3. 當我們自認為具有多工能力,通常意味著有能力在幾種不同事物之間快速轉換。這種片斷式關注最容易腐蝕我們的專注力,使專心致志一次只做一件事變得更加困難。
4. 「對一個懂得駕馭心智的人來說,心智是他最好的朋友; 但對一個被心智征服的人來說,心智是他的死敵。」
5. 我們,就像一隻尚未孵化的小雞,對生命的真相一無所知。興奮與沮喪、福與禍、樂與苦,都是我們狹隘、密閉的小世界裡的暴風,而我們卻認為這就是全貌了。
6. 「一再地做同一件事,卻期望得到不同結果,就是瘋狂。」(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但沒人找到出處。)
7. 所有靈性的教誨(這不是過分簡化的用詞),講的都是如何安住當下……但問題是,我們幾乎都活在『當下』以外的地方,要不是回顧過去,就是擔憂未來。
8. 在理想情況下,這兩個我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那個公諸於世的面具人格會努力表現體貼、關心和慷慨的樣子。但我執往往會半途殺出,不安全感讓我們想說服自己和別人相信自己與眾不同,因此我們設計出一個不誠實的版本,想讓自己表現得更有學問、成就與自信。
9. 故事裡每一個和尚都譴責別人說話,也因此都犯了同樣的戒規。這就是批判的本質: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到自己身上。在批評別人沒有達到高標準行為的同時,我們也同樣沒能達標。
10. 批判是為了轉移別人或自己的注意力,以免看到我們自己的缺點。「投射」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意指我們傾向於把自己不想處理的情緒或感覺投射到別人身上。
11. 如果你假裝自己知道一件事,或許你會發現,用在偽裝信心和滋養虛榮心的能量,與用在練習和培養真信心的能量一樣多。
12. 確認對方的批評是否真誠的簡單方法,就是了解對方是否願意投資你的成長。他只是在陳述你的問題或缺點,或想幫助你改變。如果對方沒有採取行動助你改變」,那他有至少提出改善的方法嗎?
13. 通常,我們對別人的迷戀不是因為自己真的愛和了解對方,而是為了轉移自己的痛苦。當我們學會愛和了解自己,並對自己有慈悲心之後,才能真正地愛和了解另一個人。
14. 想像親朋好友如何在葬禮上追思你。不要專注在他們對你的看法、誰愛你,以及有多難過; 反之,想想你對他們的影響。接著想像一下,如果你今天去世,他們會如何懷念你。這兩個影像之間有什麼差別?
臣服實驗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臣服實驗》讀書心得
近期防疫在家,有更多時間閱讀書籍。這來到2021年閱讀的第13本課外書。繼上次閱讀《覺醒的你》,並在讀書社團發表讀後心得後,就陸續有網友推薦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臣服實驗》。這本書是作者麥克辛格的自傳。他描述自己原本在讀博士學位,而他的指導教授認為,他的聰敏是個未來成為大學教授的料。但從他開始意識到「腦海中的聲音」,而開始尋找那是什麼,並且思索如何脫離那些聲音之後,他開始了一段靈性的旅程。
作者序中,麥克辛格提到「讓個人自我死去,在靈性上重生。」他接著提到,「臣服」這個詞往往讓人聯想到「軟弱」,或是「認輸」「投降」,然而,靈性上的臣服其實正好相反。它不是向某樣事物屈服,而是有意地放棄一部分的自我。假如你放棄的那個部分,對你的成功而言其實是個阻礙,學習臣服就成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簡單來說,如果生命以某種方式在他面前開展,他會放開自己的喜好,臣服於生命讓其作主。
第一章的標題「讓我人生徹底改變的一聲低語」。這個章節引起我許多共鳴。作者提到發生在他身上的改變,其實是隱約及微小,稍不留神就會忽略這個微小的轉變。這個轉變即是他發現在他腦海中跟他說話的聲音,這個聲音叨叨絮絮,並且永無止盡。而這個聲音的源頭,即是他不斷想要透過掌握外在的世界,來達成內在的平衡。而也正是因為這個聲音,讓生活總是充滿困惑以及痛苦。
麥克辛格說:『想像一下,你某天起床後發現身邊有個刺耳噪音,想要它停下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我腦袋的聲音對我的影響就是如此。有件事很清楚:那個聲音以前就說個不停了。但是,我一直迷失其中,以致從未注意到它跟我是分開的。這就像是一條魚直到離開水,才知道自己身在水中。躍入空中之後,那條魚立刻意識到:「下面有一大片水,我一直待在那裡,但現在我知道,我可以跳出來。」』他想要提供的臣服實驗的方式,是捨棄自己的想望,並且順服於已創造完美宇宙的這股力量。這並非是脫離或者逃避人生,而是以一個不再被恐懼掌控的心態生活。
當他開始不再讓自己腦海中的聲音與恐懼掌控生活,他開始一段神奇的旅程。從他Say Yes to Life之後,他意外地通過博士資格考,成為大學兼任講師,帶領監獄收容人一同靜心。接著創辦大型的瑜伽靈修活動,並成為一個有口皆碑的建築商。接著以一台電腦,改變美國醫務管理產業,到製作的軟體產品上市,接著成為上市公司的執行長。
或許這部自傳應該在這裡畫下句點,才會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是完美的拼圖。但最後一章麥克辛格則談到,自己因為公司內部的員工,非法向經銷商收取回扣多達超過五百萬美元,而被美國政府控告。面對這樣的控告,他依然保持著「對於生命臣服」的態度面對,最終獲得內心的平和。
我想在最後兩段他在書中提到的話:「一個人若想要在個人,事業和靈性上獲得十足的成長,就必須持續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和情緒。」「我正學習如何在怒吼的狂風中安靜地坐著,等著看自己被要求採取什麼有建設性的行動。」
臣服實驗心得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一集我們透過分享書中有名的飢餓實驗、不減重更健康的實驗,以及被一年六百億美元產值所操弄的審美價值與體重迷思,來告訴你為何減重、節食是無效的治療?因為疾病一開始根本就不存在!
在這一集,我們會從生理、心理以及對恐懼的限制型信念去改變我們和食物的關係,與自己的身心和解,讓你擺脫身體形象、飲食與運動的焦慮感,擁抱與接受自己混亂、脆弱、不完美的一面,放下所謂的『應該』框架與束縛,將眼光拉遠讓自己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感。
如果你是:嘗試各種減肥飲食法總是不斷復胖、不想每天再花經歷擔心和計算食物熱量與營養素、總是用自己吃的食物和當天的體重來衡量自我價值的人、認為減重後才能愛自己、才會有自信與價值的人、想跟食物建立良好關係的人,都非常適合收聽這兩集的節目!
下集將與你聊聊:
(00:00:00) 『生理上』的解決方案:餓了就吃,累了就休息
(00:03:31) 解放對某些食物標籤的恐懼
(00:05:32) 正念飲食&直覺飲食≠減重飲食
(00:08:04) 破壞生活品質的『戰鬥與逃跑』生存機制
(00:12:23) 『心理上』的解決方案:好好感受
(00:17:25) 活在Diet culture中的我們
(00:19:35) 向混亂臣服,擁抱脆弱與不完美
(00:23:12) 轉換限制型信念
(00:25:30) 你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
(00:27:45) 總結時間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訂閱每週悄悄話電子信件: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訂閱之後你將會收到:
➡️最新音頻內容消息(也會和你說些悄悄話:)
➡️不定期收到email專屬限定的免費資源、健身/健康知識or心得分享
➡️搶先收到未來活動與計畫的最新消息或優惠資訊
⬇️來這邊找Catherine/Wei:
IG【@cath_recipeee】https://www.instagram.com/cath_recipeee/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FnLTuDxVK4/hqdefault.jpg)
臣服實驗心得 在 你不需要「更好」現在的你就「很好」 By 麥克.辛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臣服實驗 】讀書 心得 :你不需要「更好」現在的你就「很好」 By 麥克.辛格. 說出富貴花開Meta. 說出富貴花開Meta. 3.5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臣服實驗心得 在 如何順流自己的內心?臣服11月心得 之前看到S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順流自己的內心?臣服11月 心得 之前看到S編大力推薦《 臣服實驗 》,於是我也決定來看看這本書,想了解什麼是臣服?又該如何將其成為我的生活方式? ... <看更多>
臣服實驗心得 在 [心得] 修行者同時成為上市公司執行者-臣服實驗-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修行者如何同時成為上市公司執行者?---臣服實驗
圖文版:https://goodlifemap.com/surrender/
這可以說是作者麥克.辛格的前半生自傳,充滿傳奇性。
一個熱衷自我靈性成長的人,在大學畢業就過著練習瑜珈和靜心的隱士生活,還買了一塊
森林裏的地、自蓋房子,準備進入隱居生活,卻因為放棄個人自我的臣服,成功的同時成
為修行者和成功商業人士。
作者認為能做到的關鍵在於臣服,放下個人反應,才能與生命現在的面貌互動,而不是它
曾經的模樣。(很玄吧)
麥克.辛格在第一章提到改變自己的是1970年在和一個朋友聊天時,突然聽到自己腦中的
聲音。(就像看電影時旁邊坐了一個嘴巴講不停的觀眾),為了讓心智安靜下來,走上改變
生命的旅途。
自力建造神聖小屋→
接受銀行家的私人教師任務→
通過博士資格考→
成為大學兼任教師→
第一次舉辦大型靈修活動→
建造宇宙聖堂→
以愛建造建築公司→
個性化程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醫療經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為上市公司執行長→
回到最初
活在生命之流打造出來的生活裡,40年過後,麥克.辛格仍住在當森林裡穩居靜心的屋子
裏,每天早晚到聖堂與大家一起靜心,以及每週日大型聚會。但原本十英畝的聖堂,現在
被九百英畝連綿不絕的田野和美麗森林圍繞。
麥克.辛格認為這些年看遍很多事,「向生命臣服」是唯一留下的東西。
作者認為臣服練習有二個階段:
首先,捨棄你頭腦和心裡形成喜歡和不喜歡的個人反應。
第二,探詢眼前的狀況你要做些什麼。
跟隨更深層的引導會讓你的人生走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麥克.辛格不是因為捨棄「自我」,讓生命作主,而在出入世中自由
轉換,而是他對生命中每個際遇都接受挑戰、全力以赴,所以能兼顧工作與規律靈修。
他全心全力的做每一件事,也就是持續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和情緒,專注的面對困難
和挑戰。
能不能學習麥克.辛格全然對生命臣服?
我想我是做不到,在講求個人化的時代,要大家捨棄自我的喜好,全然臣服是很困難的事
,但至少學到可用更開闊的視野,宏觀看待問題,生命之流把那些事帶到生命中一定有其
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17.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7383812.A.78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