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靈魂、心與身體的關係如何設計】#變臉換面之後
日本漫畫《犬夜叉》中,負責守護四魂之玉的巫女桔梗,本來就要與半妖犬夜叉廝守一生了,沒想到半路卻殺出了奈落這個程咬金。
於是本該喜劇收場的故事,卻成了悲劇,然後這發生在戰國時代的愛恨情仇,又隨著桔梗五百年後的轉世-阿籬,變得更撲朔迷離。
問題來了,關於靈魂、心與身體的關係,用以判定是不是同一人的差異,標準是在哪裡?這也是推理小說中,常出現的懸疑與設定。
事實上,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關於死亡的定義,就曾歷經過很多的變異-心跳停止、沒有呼吸、腦死昏迷與失去意識等,都可算是。
如果以文化人類學來解釋,心往往會被視為「靈魂棲息之處」,將由體內特殊寄居的小我(小人),來作為專責下指令的指揮中心。
如文化人類學經典弗雷澤(Frazer J. G.)《金枝》(The golden bough)〈靈魂的危險〉一章(275-298)為例,便是這樣解釋靈魂的定義。
一種人心(靈魂)如線,身如傀儡被操控的概念;睡眠與死亡,則往往代表著靈魂的離體或空缺,容易於此時發生不可預料的危險。
不過不管心/靈魂/神智/意識等這些借代指涉的名詞稱謂怎麼改變,共同的重點都是意指,在人的體內有些什麼來驅動人,前進後退。
有意思的是,或許人們總認定人心難測,可能也是因為,人的意識如冰山上下,分層表現出來,又有誰能夠知道全貌並透析出來?
就像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的紫霞仙子與白晶晶,會想前往至尊寶體內,向「椰子」確認心意;只因心不會說謊,心說明了一切。
這樣的關係,其實可從凌徹《聖靈守護之地》與敏蒂.麥金尼斯(Mindy McGinnis)《黑暗心室》(This Darkness Mine)看出端倪。
《聖靈守護之地》基本概念源自於一般認為,器官捐贈對象,將與器官捐贈者產生連結,就像之前金馬影后李心潔主演的《見鬼》。
所以男女主角就在這玄而又玄、簡直不可思議的感官體驗裡,追查出人間蒸發,莫名失蹤的真相,原是人體農場與秘密實驗的不法。
只是說,過程裡那步步驚心的推導辯證,並未成功的釐清心臟不過是個器官存在的謎,反使人理性與感性,更加的充滿矛盾與詭譎。
《黑暗心室》故事很有趣,講說本該人生勝利的美學霸,有朝一日卻彷彿「靈魂置換」變成壞女孩,而且記憶當中,不時留存空白。
乍讀封面不知是雙胞陷阱或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的混淆,就在女主母親超音波舊照中,理出了「雙胞胎消失症候群」的奪舍真相。
可遺憾的是,一切的瘋狂走到最後,才知道,人生有些責任或許可能是別人造成的,但有些時候,其實只要反求諸己就會得到解答。
所以其實心在這裡,可作為人意識想法不加掩飾的神秘處,甚至藏有內在靈魂深處的聲音,擁有人特有的脾性、記憶與情緒的印記。
這就不能不提莎拉.平柏羅(Sarah Pinborough)《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Behind Her Eyes)與作家林斯諺《無名之女》真假之謎。
《三人要守密》雖沿襲了推理金三角(一對夫婦加外遇對象),還有女主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焦慮,但詭計逆轉特具驚喜!
看似以為奎兒.漢德瑞克斯(Greer Hendricks)與莎拉.佩卡寧(Sarah Pekkanen)《我們之間》(The Wife Between Us)三人行必有我屍焉。
結果多重人稱視角的游移,卻翻出新意,原來推理詭計的佈局,不僅可以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還可以你的__不是你的___哩!
《無名之女》則以禁忌的校園師生戀為題,轉角遇到愛的偶然,卻演變成消失的女孩奇案,因為一年後離奇回歸的她卻被拆分為二?
既然身體腦袋都換了過去,那女孩的靈魂還算是她的靈魂嗎?一男繞二女,但二女都各自擁有所愛之人的部分,他該如何做出決定?
本書用了一點年代流行事物詭計,但重點是作者一貫專擅的辯證思考,使得換腦=換靈魂及靈與肉距離的問句,產生無比的懸疑。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推理雖是類講究邏輯推導的文體,但仍然可以接受各種神秘或不可思議的佈局,只要你/妳講得有理,就可以。
看來能夠寫推理一事,也相當神奇,畢竟從變臉換面到移花接木換腦手術,再換靈魂等,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無一不可入推理。
警語:本文僅適用於推理小說中的劇情人物設定,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原著小說明吳承恩《西遊記》裡,「心猿」悟空協同三藏取經所面臨的九九八十一劫難,本來也就是神魔小說隱喻「修心」寓言。
金枝人類學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說有熟悉周星馳經典電影《大話西遊》的觀眾,想必應該也對紫霞仙子與白晶晶先後前往至尊寶體內,向「椰子」確認心意的畫面毫不陌生。
在這裡,非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心,它是可以作為一個人意識想法不加掩飾的神秘處所,甚至可以說是藏有內在靈魂深處的聲音,簡直猶如一個聖靈守護之地。
但其實,這樣的功能指涉,並不僅限於「心」而已,甚至可以化約為「靈魂的棲息之處」,如在文化人類學經典-弗雷澤(Frazer J. G.)《金枝》(The golden bough)〈靈魂的危險〉一章(275-298)裡,便是這樣解釋靈魂的定義:
靈魂是體內的「小我」,就像是有個特殊寄居的「小人」,作為靈魂或所謂自我意識相關的象徵,由此來權掌操控,人的所言所行所想等。
簡單來說,也就是一種人心(靈魂)如線,身如傀儡被操縱的概念。而睡眠與死亡,則往往代表著靈魂的離體或空缺,也就是所謂的absent。
但問題也就來了,因為不管是心、靈魂、意識、神智或whatever如何稱謂,這些眾所紛紜的名詞,指向的,都是用以驅動人言行舉止的思考邏輯,並由此下指令的中心。
不過確實可以說,有時人「心」是難測的,因為意識這座冰山上下,或許仍藏有許多秘密也未可知,甚至連自己都不知情,這便特別有趣並值得深思了,或許我們可以簡單以下列二書來一探究竟-關於心或靈,所主導事件的謎。
凌徹《聖靈守護之地》本書故事是以器官捐贈對象所見的幻影,作為推導凶殺謎團的序,以此步步進逼並討論辯證,所謂的心,是僅僅只是個負責血液循環與供給養分氧氣等的器官而已,還是說,心臟,作為個人專有特屬的器官,更能保存有人心智、意識、記憶甚至情緒的印記等。
由此步步推導下,本來只是幾樁單純人口失蹤的迷離,慢慢牽一髮動全身,鎖骨觀音引人前仆後繼的真相,實則是人類農場,秘密實驗計畫的機心,其中感性與理性,超自然與科學彼此相互對峙,還有人生實難,百般不由人,所以試圖想遁逃避世的消極心情,讓人深覺可以同理。
另一本則是敏蒂.麥金尼斯(Mindy McGinnis)的《黑暗心室》(This Darkness Mine)。
本書故事講述本該成為人生勝利組的美學霸,有朝一日卻彷彿「靈魂置換」,變成壞女孩,且記憶當中,不時留存空白。兜兜轉轉,從母親舊物找出的超音波照片,讓她猜測是「雙胞胎消失症候群」,而一切的不尋常都是當年未及長大妹妹的伺機奪舍。
可遺憾的是,一切的瘋狂走到最後,才知道,人生有些責任可能是別人造成,但有些時候,也還是必須得反求諸己才行,正如心理學爭議,關於憂鬱症,究竟是「不知足」、「不懂感恩」與不想為自己負責任,還是人生真的已經陷入泥濘,寸步難行的矛盾糾葛?
其實本書的內容設定,相當偏近正宗典型心理驚悚推理,卻是一(病)女繞二男的公式行進,只不過本書主角年齡,特別下修到青少年女嘴砲打屁與青春躁鬱的時期,並且對青少年女將熟未熟,易感不安焦慮的心境描寫得相當細膩。
主要參考書目
凌徹《聖靈守護之地》,臺北:要有光,2016。
敏蒂.麥金尼斯(Mindy McGinnis)《黑暗心室》(This Darkness Mine),臺北:臉譜,2019。
弗雷澤(Frazer J. G.)《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上下共二冊)(The golden bough),臺北:桂冠,1991。
金枝人類學 在 Shystudio(孫心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支撐文化底蘊的歐巴桑與歐吉桑:賴阿勝與張碧
你應該不認識這兩人。他們影響我甚深。先後在近日過世。一位是桂冠圖書的賴阿勝先生,一位是上揚唱片老闆娘張碧。他們看起來就像普通的歐巴桑與歐吉桑,可是他們好重要。
我不是文化史研究者,不配談他們對台灣的貢獻。只能說自己的經驗。談談他們如何形塑我的人生。
場景拉回到我剛生完小孩在做月子。那時,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雖然碩士論文寫的是一貫道的傳播研究。但是社會學、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根本它們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們。我用的是最基本的傳播理論+問卷調查法。
坐月子期間,我無聊到爆炸。心想,我有工作、有老公、有車子、有孩子,做為一個女人,好像什麼都有了。眺望我窄窄的地平線,前路會是連串下坡吧?是不是該學點什麼東西來挑戰自己?(那時好自大,焉知人母就是最高深的學問,至今仍在補考。)
我忘記基於什麼原因,我選定人類學與搖滾樂。人類學入門書是潘乃德的《文化模式》。我一邊餵奶一邊閱讀,哇,原來我的世界還有世界,而世界可以這樣觀看。地球,好大。好迷人。(《文化模式》譯者黃道琳先生的書,我後來也讀過不少。包括認識日本性的入門書《菊花與劍》。後來我翻譯的《天真的人類學家》有幸邀到他寫導讀。黃先生已經不幸過世,人類學界一大損失。)
我做完月子後,便直奔上揚唱片行,那時,大家多聽卡帶,幾乎不出版台壓黑膠。上揚唱片是極少數進口原版黑膠的重鎮。相信嗎?人人聽搖滾都是知青路線的Bob Dylan入門,幸運者,選中溯本路線,從Elvis Presley,Buddy Holly, Little Richards等入門。我呢,搖滾史,一問三不知,一眼挑中的是日本進口的兩張一套The Clash 的《London Calling》,跳過rockabilly, R&B, rock and roll, rock, art rock ,初踏搖滾樂,便直接由龐克入門。(有興趣研究其中分野者,請參考我企劃出版的《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1852 )
就這樣,我在幾位前輩(水晶唱片任將達、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指導下,開始比較有系統地聽搖滾。另一方面,沒事就跑到台大對面的桂冠圖書、聯經圖書門市部狂掃社會學、人類學的書。桂冠出版的磚頭書《金枝》、傅柯的《瘋癲與文明》、《社會人類學方法》……至今仍是我重要的參考書。你只要看看「金枝」上下兩本厚厚磚頭,桂冠出那麼多磚頭書,撐那麼多年沒倒,我深信賴阿勝先生一定非常會跑三點半。
後來我到水晶唱片做事,企劃主持了兩項聲音田野採集《台灣有聲資料庫》與《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同時間,在台北之音與愛樂電台主持「大耳朵」節目(現在你知道這個專頁名稱典故),介紹世界音樂。我跟上揚唱片的關係變得無比密切。
因為,我奉行民族音樂學指導老師范揚坤的方法,研究一個地方的音樂從最早的民謠與儀式音樂入手,進而,宮廷音樂與當地的古典音樂,然後,再到殖民主義入侵後,西方音樂、西方科技與當地音樂融合而成的「世界音樂」(因為沒有前兩者的基礎,你根本無法說出西非Jali音樂究竟特別在哪裡,又如何影響了現今的藍調。)
這麼一來,人類學就變成必修。因為儀式音樂、民謠都跟人類學相關,講大一點,其實,樣樣都與人類學相關,世界音樂必須放在當代人類學、都市人類學範疇來研究。
大家只知道上揚進口很多原版唱片、CD,老闆娘張碧(我們都叫她林太)很努力推動台語歌謠重編。但是只有搞民族音樂學的人知道,上揚才是我們的教室,因為幾乎世界各大重要民族音樂採集機構的出版,都是上揚在代理進口,包括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Auvidis/UNESCO,Radio France, 德國的Celestial Harmonies
……。這種CD經常面目森嚴,裡面的解說小冊厚厚一本,介紹你認識巴西雨林Bororo族的儀式音樂,你得拿音樂學字典與人類學字典對照閱讀。
這種CD,賣一張算一張。經常賣完一點點進口就斷糧了。好一段時間,我與上揚維持非常密切的聯繫,他們會把每次的進口目錄傳真給我,我就快快挑選再去提貨。晚了,就不知道會被哪個台大師大的學生老師搶走了。至今,我上千張的世界音樂收藏裡,上揚進口大概佔到五分之一,那五分之一,每張都是浩瀚知識。
後來,水晶唱片自己的田野採集,也在上揚的小錄音室做後製,鐘點費比較便宜。上揚老闆林先生是錄音室負責人,沉默,客氣,跟林太海派作風相較,就像「內外場」的差異。
就這樣。我的人生刻畫過一些「用功」的痕跡,而賴阿勝先生、張碧女士提供了我所需的養分。
想到他們臨死都沒放棄志業,而我,淪落到仰賴Netflix 做臍帶,還是這兩位走在街上完全像歐吉桑與歐巴桑的人厲害!
你們一路好走。
金枝人類學 在 【PodCast免費線上講座】EP48. 人類學家弗雷澤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請記得:按讚+訂閱+分享,謝謝大家! ✉ 號外!現場免費演講報名:https://forms.gle/pD8o9zkrSMRvsi436(由張易生老師主講,兩小時的現場演講, ... ... <看更多>
金枝人類學 在 #金枝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原书共十二卷本,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人类 ... ... <看更多>
金枝人類學 在 【推薦書籍】金枝- 看板NCCU_Fanta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1158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7185
這是英國人類學家 佛雷澤 J.B 的鉅作,
1890年初版刊行,到1936年為止完成共13卷的最終版。
如同上述連結中的內容簡介所述,乃是探討:
《金枝》著重研究原始人的宗教、巫術、儀式、心理等等,它們的起源,
以及它們在人類思想方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自承這部書的基本論點是:
「人類較高級的思想運動……,大體上是由武術的發展到宗教,
進而到科學的這幾個階段。
科學與巫術的共同之處,只在於兩者都相信一切事物都具有其內在規律。」
作者在本書中數次提到Cthulhu神話的生父-拉芙喀拉福特﹝Lovecraft﹞
儼然對Cthulhu神話有所涉獵及研究。
雖然此書乃在探討從巫術、宗教到科學等人類思想類型的變遷,
但若從另一個觀點來看,
這又何嘗不是「神秘」﹝其中的一種形式就是魔法﹞
的各種樣貌的發展呢??
p.s 《金枝》這本書,
在Hgame《斬魔大聖》裡還被列為經過獲准才能閱讀的魔導書。
而《斬魔大聖》本身也是個充滿Cthulhu神話的世界觀。
--
這叫做敗德啊。超越束縛人類的道德之後,體會到的是至高無上的快樂。
那麼,人為何要制定道德呢!那是因為要享受縱慾啊。嚴格的道德會帶來
更高的快樂。貪於享樂是人的命運,反抗反而是不自然。
不是這樣嗎?
-臭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00.16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