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臀大肌,除了深蹲是不錯的選擇外,另一個就是做腳部推舉(Leg Press)。
而一個姿勢可以讓Leg Press中的臀大肌更主導,就是在平台上把腳掌位置抬得更高,令臀部有更大的運動範圍和更少的膝蓋彎曲,不過要將四頭肌完全排除在外是不可能的。
-
把腳掌位置抬高,第二就是採用允許最大髖關節屈曲的站距寬度,令大腳在離心時更靠近身體,可以有多深就多深,只要脊椎和骨盆保持不動,好處可以完全延長臀部拉扯
-
另一個問題,不要想像如何用腳推起平台,因為會動用更多四頭肌,而是要將膝蓋向下壓,蹬直大腿的感覺,感受好臀部擠壓和伸展
Leg Press是一個很好練臀的動作,可承受更多負重,而不會在臀肌被"榨乾"前讓你的脊椎、軀幹和核心肌群受到影響。
-
-
-
圖文:KAPO
#kofgym #hkgym #香港健身 #肌肉 #肥 #體脂 #臀肌 #受傷 #訓練 #拉背 #槓鈴 #斜方肌 #划船 #倒三角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7的網紅黃偉杰Dam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家翹臀圈訓練」 ✅坐姿髖外展 ✅單腳橋式 ✅弓箭步 ✅側抬腿 組數次數,依照個人能力調整 ⭕️翹臀圈好處 ❗️方便攜帶 ❗️增加臀部感受度 Fb: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54266066 Ig:https://www.instagram.com/Da...
髖外展好處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螺旋肌力體能訓練專家 】- 筆記心得與經歷分享
🔺今年2021 三月時候參加螺旋肌力體能的研習課程,上課前其實對這個系統了解不深,只是抱著想多聽看看不同觀點跟看法參加,經過兩個禮拜兩天的課程(時間不長,真心希望可以多幾天時間體會),但對我來說,確實是很不一樣的體驗與衝擊,很多訓練概念和動作的想法也因此慢慢建構。
記得當時講師 @rightweightleeding 希望我們自我介紹,以及聊一聊為什麼想來上這堂課,我還記得好像是說,想知道不同的系統對於我現在的認知,期望可以帶來一些訓練觀點上的衝擊,我曾經也不斷追求肌肥大、也不斷追求深蹲、硬舉、臥推的重量(最大肌力),在這個過程我體驗到力量帶來的幫助與成就感,只是也帶來許多的傷害和無法解開的問題,這幾年我上了許多物理治療跟人體訓練相關的課程,運動生物力學、基礎肌肉動力學、呼吸整合課程、無痛訓練、功能性矯正等等,也慢慢體會基礎功的重要,你越看得懂人體,才會明白,花招百出,不如慢慢看清楚真相,點出關鍵的問題。
#人體是複雜的張力結構體 ,從功能性矯正著手、運動生物力學著手或者用肌肉動力學來看,都能找到解釋的方法,個體的差異或者成功的運動員動作案例,也許也會影響我們對訓練的認知,多看、多聽、多嘗試,我相信會找到每個人最適合的方式。期許自己慢慢分享自己訓練跟帶學生的心得。
-
🔺提供一些觀點與想法:
✨✨✨
一、系統核心
▶最大肌力不等於更健康或者運動表現,它有非常多的好處,在此並非否定其重要,小編是從國體大畢業,在校期間也上過肌力體能訓的實作課程,也有相關訓練經驗在校加上工作大概6-7年,只是 #人體是複雜的整合結構體 ,往往同樣的結果(例如百米衝刺前5%成績的運動員),不一定都是相同的原因(不是每位都需要把最大肌力點滿) ,給各位自行思考。
▶身體是一個張力整合的結構體 :舉凡你的頭部、頸部,肩、肋骨、骨盆、髖關節,肘、膝、足跟都存在一個相應的位置,改變某一個部位,也會牽連其他部位。你可以想像一件事,你的頸部疼痛或者下背疼痛,可能來自於你的腳踝的問題,這也要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要看局部,也要能看得懂整體,不然就是拿著鐵鎚找釘子 ,看到哪裡有問題就往哪裡打。
💥#定勢思維 : 人們侷限既有的訊息或已習慣的現象。人在固定的環境或工作中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習慣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思維慣性的表徵:這次這樣解決的一個問題,下次遇見類似的問題或者表面看似一樣的問題,不由自主的會循著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決。
▶身體的核心
A. #支撐核心 (#Bracing):脊柱剛性,中軸穩定、運用四肢來產生力量,適合用力移動超大重量的物體。
B. #螺旋核心 ( #Coiling Core ):發展身體彈性以及藉由脊椎側彎帶動旋轉來產生力量,移動自己或移動非超大重量的有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運動時,像是跑跳、衝刺、球類運動、投擲等,軀幹會不斷發生有彈性的側彎以及旋轉動作。
▶擺位( Bone Alignment):發展特殊角度的技術,像是脊椎平行脛骨、移動時頭部對準足部(Head over foot)、Weckmehod 45站姿和 Green Dots 、手的核心,拳核心CoreFIst ( Fascially Integrated Strength Training)
▶兩側對稱( Symmetry ):慣用邊與非慣用邊的協調,在白話一些就是左手與右手的協調能力,包含兩邊的力量大小、兩邊的肌肉量和其圍度、兩側的協調能力,協調使用非慣用邊的能力。
▶兩側平衡( Balance ):平衡則偏重加入身體重心的概念,中文在平衡與對稱也許比較難以區分,中文字面上左右對稱也可以說左右平衡,這部分我覺得實際去執行動作來感受是最直接的回饋。
✨✨✨
二、螺旋核心的解剖功能
▶闊背肌的應訓練以及應用,它連接在肋骨9-12 ,脊椎胸T7-12 ,腰椎 L1-L5,肩胛下角(最近看到的研究方向是沒有直接連結在下角 ),髂嵴和肱骨上,在肌動學上,主要功能是,肩關節伸直、身體側屈、同側旋轉、胸椎伸展。
▶我們利用肌肉的特性來產生 三大動作:甩 、 丟接 、移動。 (Swinging tools 、throwing and Catching、Locomotion)
-
✨✨✨
三、訓練上應用
大致上分成三類
1️⃣雙側扭力BTT ( Bilateral Torsion ):與傳統的的肌力訓練動作差異不大,雙腳或雙手同時對物體施予一個力,只是在在這個系統會有一些特殊的姿勢擺位來創造身體的張力,下肢發力更著重髖內收以及髖外展肌群。
2️⃣螺旋核心CCT ( Coiling Core ):先用簡單的思考模式來解釋,可以想成傳統肌力的單側訓練版本,只是我們除了在單腳的承重,身體的骨盆、胸肋、以及頭部也要做出相對應的擺位,來產生對應的張力,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訓練出更好的移動能力、以及更多身體的控制,包含關節的活動度以及穩定度。
3️⃣旋轉運動RMT ( Rotational movement ):在基礎的單邊與雙邊肌力訓練之後,開始正式加入移動的動作,舉凡各種產生位移的動作都會被歸類在RMT的訓練項目,像是藥球的拋或砸、棒鈴訓練、地雷管的爆發力訓練、繩流訓練、速度與敏捷訓練等等。
🔺引用課程中的論述 @weckmethod
創辦人 David Weck ,他是一名肌力體能教練,也是人體力學專家,Bosu Fitness發明者,從事產業超過20年,幫助各種不同的族群達成運動目標,而他也堅信,「誠實的體適能教育能讓世界變得更健康、更美好。」
1. The Truth is Truer than the Fact
2. Every Step Stronger
=============================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按愛心❤️給予鼓勵
➡️分享出去並標記我
@weckmethod
@thedavidweck
@savageprotocols
.
.
.
#研習筆記 #心得分享 #教練 #體育人 #訓練 #運動 #健身
#HomeCoach
#一對一線上課程上線囉
#有興趣歡迎私訊首頁填寫表🔗❤️
髖外展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童童,有沒有哪個體式是可以同時鍛鍊到全身的肌力並增加身體柔軟度,又能夠平靜情緒的?」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聽起來很貪心,但我想了想,還真有!🤩
「一起來練習下犬式吧!」
✨✨✨✨✨✨✨✨✨✨✨✨
#下犬式
英文:Downward Facing Dog / Down Dog
梵文:Adho Mukha Svanasana
🌹好處
1. 增加肌力:能夠增強手臂、上背、腿部以及核心的力量。
2. 拉伸延展身體:美化手臂、雙腿前後側和側腰、臀部線條,全身都能延展塑形。
3. 簡易倒置體式:可以緩解失眠,滋養臉部肌膚,養顏美容。
4. 幫助修復身心:能夠快速恢覆精力,同時舒緩壓力、緩解焦慮、平靜情緒。
🌹進入體式
1. 跪立在墊子上,雙手分開與肩同寬,雙腿分開與髖同寬。
2. 吸氣,腳趾尖點地,膝蓋離地,手推地,把臀部往上提到最高,延展整個後背。
3. 吐氣,收緊大腿並發力向後推,雙腿伸直,腳後跟向下踩地。
4. 保持3~5組呼吸。
🌹發力要點(見圖1)
💙藍色箭頭向下發力(和地板對抗把身體撐起來)
1. 雙手掌根向下推地
2. 腳後根向下踩地
❤️紅色箭頭上提(將身體延展)
1. 背部向臀部方向延展
2. 坐骨(臀部肌肉包裹的兩個尖尖的骨頭)向上提
3. 肋骨向內收、胸腔向上提
4. 核心向內收緊
5. 大腿向上提向後推
💚綠色箭頭旋轉(創造空間)
1. 大臂向外旋轉
2. 肩膀向兩側打開
🌹降階(見圖2)
💡腿後側比較緊的同學可以這樣練習:
➡️雙腳稍微分開比骨盆寬一點點
➡️膝蓋微彎
➡️掂腳尖
➡️保持背部的延展,不要弓背
💡肩膀比較緊的同學可以這樣練習:
➡️把肋骨往內收、胸骨往上提
➡️背部微微往後推
⬅️保持後背平整飽滿,不要用力壓胸
✨✨✨✨✨✨✨✨✨✨✨✨
💌下犬式是一個要點比較多的體式,偏偏又是一個很常見的體式,幾乎個序列都可以見到它,所以大家在練習的時候要記住正確的發力方式,才不容易受傷。
💌當身體還沒完全打開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去做到完美,降階練習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同時也是一個認識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去享受每一次的練習,找到身心連接的感覺。
#DownwardFacingDog
#DownDog
#AdhoMukhaSvanasana
#Yoga
#Ashtanga
#瑜珈
#瑜珈體式
#體位法
#瑜珈體位法
#瑜伽練習
#瑜珈體式講解
#瑜珈老師
#瑜珈體式要點
#中壢瑜珈
#線上瑜珈
#瑜珈女孩
#伸展
#八肢瑜伽
#瑜珈療癒
#瑜珈動作
#正念
#接納自己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髖外展好處 在 黃偉杰Dam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居家翹臀圈訓練」
✅坐姿髖外展
✅單腳橋式
✅弓箭步
✅側抬腿
組數次數,依照個人能力調整
⭕️翹臀圈好處
❗️方便攜帶
❗️增加臀部感受度
Fb: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54266066
Ig:https://www.instagram.com/Damon_0825/
#健身 #翹臀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neRCtFNqAs/hqdefault.jpg)
髖外展好處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彈力帶 #SBD怪獸Podcast
彈力帶妙用無窮!他的好處與原理解析!
➤ 變動強度的彈力帶特性。
➤ 自由重量動作特性,越接近肢體完全伸展的動作角度,力量是最大的。
➤ 深蹲有個Sticking Point (障礙點)
➤ 最大肌力,其實就是Sticking point弱點的最大肌力。😎
➤ 彈力帶可以解決這個訓練限制。
➤ 第一大功效:加上彈力帶可以提供超越最大肌力的變動強度,全程動作都接受挑戰。
➤ 第二大功效:彈力帶可提供【爆發力訓練】
➤ 最大肌力的30%~80%重量,適合拿來訓練爆發力的速度訓練。
➤ 變動強度,彈力帶提供加速出力的
➤ 綁上鐵鍊也有同樣變動強度效果,但是鐵鍊很吵,也需要比較多的穩定度。
➤ 彈力帶固定在下方(使用40kg以上的壺鈴或是啞鈴)會比較穩定。
➤ 要注意彈力帶的綁法,要平均固定,安全穩固。
➤ 彈力帶還可以徒手操作:前抱式徒手深蹲,繞過肩膀扛著深蹲。
➤ 彈力帶:引體向上的輔助,最好用的就是中小型Size,需要更高阻力就加上更多條。
➤ 爆發式俯地挺身,將彈力帶繞過肩膀。
➤ 西岸槓鈴(West Side Barbell)也使用非常多的彈力帶做訓練:變動強度,高速離心。
➤ 離心加速,在重複訓練過程中,算是進階動作。
➤ 老師旅行短期出差,會在行李箱裡面準備兩條彈力帶,一細一粗。
➤ 壺鈴擺盪綁上彈力帶,壺鈴酒杯蹲也可以綁上彈力帶。
➤ 彈力帶的方向性與變化性是長期訓練的多元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 帶個彈力帶去上班?Grease the groove一下
➤ 彈力帶適合拿來做肌肉啟動/復健相關,相對安全。
➤ 彈力帶也適合長輩,可以偷渡一些阻力訓練給現階段反對重量訓練的長輩們。
第二主題:勞力密集工作者的訓練矯正?如何改善
➤ 勞力工作者的惡性循環,越做越吃力,受傷風險與纍積性的壓力,最後大傷一場。
➤ 沒空運動?還是要受傷之後放無薪假?
➤ 如果可以小額小額地預先付給訓練?或是未來大額大額地付給醫療與修養?
➤ 連續勞動,可能會沒有恢復足夠的過度訓練。
➤ 你可能不能選擇不上班賺錢?但是你可以選擇學習用力的方式。
➤ 如果可以認識用力的方式,呼吸法,還有調整工作的調配。
➤ 古代掃地僧如何藉由掃地練棍法?
➤ 把工作上的勞力,變成訓練的阻力是可以的。
➤ 過勞所出的意外實在付出太大。
➤ 用酒精來麻醉入睡的兩大壞處:酒精會引發更多發炎反應,酒精會影響睡眠順序。
➤ 勞力工作者必須要有基礎的肌力觀念,知道如何用力,絕對重要。
➤ 姿勢力學要正確,工作節奏(頻率)要對,連續上班?
➤ 核心呼吸法,真的有用處。
➤ 駝背蹲站?硬舉?
➤ 如果動作正確,每一次施力都是訓練,如果動作錯誤,每一次施力都是風險。
Podcast 五星吹捧Q&A
➤ 專項轉換?台北市運動科學論壇(開放給專任教練與一般民眾)
➤ 增強式訓練是什麼?強化離心,再做向心動作。
➤ SSC(Stretch-Shortening Cycle),肌梭(Muscle Spindle),牽張反射。
➤ 從一個跳箱先跳下來,落地之後再直接反跳向上。
➤ 增強式訓練是高強度訓練,劑量要很小心。
➤ 跳箱落地姿勢動作要好,落下的高度不能太高,需要評估。
➤ 跳箱訓練跟重量訓練,誰比較危險?
➤ 建議:深蹲至少1.5倍自體重的肌力水準,再練跳箱,會比較安全。
➤ 增強式訓練有哪些?增強式俯地挺身,瞬接藥球回拋,或是其他。
➤ 專項轉換:
➤ 基於三大限制,競技場上最大肌力無法直接發揮:時間,角度,能量系統的限制。
➤ 時間限制:提高發力率
➤ 角度限制:違常姿勢訓練,配合專項運動,放進最大肌力的成長課表取向。
➤ 能量系統限制:就需要配合有阻力的能量系統訓練。
➤ 需要配合專項運動,做專項需求分析,再來調整。
➤ 最大肌力會把這三個直接推高:發力率,違常姿勢,能量系統。
➤ 臀推建議嗎?
➤ 臀推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退階動作,大腸包小腸。
➤ 臀推要領:1.) 槓鈴放置身體處要溫和,2.) 要夾臀,夾住明信片。
➤ 臀推好處:減少脊椎負重的安全退階。
➤ 臀推壞處:會因為加重而減少動作幅度。
➤ 翹臀神器之固定式器材?
➤ 硬舉/RDL = 翹臀神器
➤ 臀推主要放在輔助項目,C/P值還是多關節大重量訓練。
➤ 角力柔術選手特別需要練這個伸髖肌群。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我們,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rLIWN7K2yE/hqdefault.jpg)
髖外展好處 在 Una Yogi X 一個瑜伽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透過這個20分鐘的陰瑜伽練習
可以深度的釋放累積在髖關節的壓力和伸展大腿前側肌群、腿後肌群、鼠蹊部和大腿內側
除了可以增加身體柔軟度以外
透過每個陰瑜伽體式長時間的停留
讓人只專注在靜態之中而維持內在的專注力
記得要深呼吸和慢慢的吐氣
讓每一次的呼吸都把氧氣帶到你的身體裡
每一次吐氣都把壓力還有焦躁不安的情緒慢慢的釋放出來
讓我們一起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
挪出一點時間做個瑜伽
不是為了別人
而是小小私心的把時間保留給自己
什麼是陰瑜伽?
陰瑜伽是受中國經絡理論+印度瑜伽體式+佛家正念思想
所影響而創立出來的瑜伽體式
跟其他瑜伽派系來比
陰瑜伽的動作都比較靜態也常用一些輔助工具
像是瑜伽磚、瑜伽枕、毛毯等等
來幫助身體進行深度的放鬆
每個動作會停留3-5分鐘的時間
透過肌肉完全的放鬆的狀態下
進而伸展到結締組織
並藉由肌肉放鬆來釋放累積在體內的壓力
達到自我療癒並身心放鬆的效果
然而如果是瑜伽的初學者
建議可以維持每個動作一分鐘左右
直到身體找到一個適當的深度後
再慢慢的延長練習時間
如果是比較進階的瑜伽練習者
可以隨意地暫停影片來延長每個體式的練習
陰瑜伽有很多的好處 :
-減輕焦慮和壓力
-疏通經絡和滋養臟腑
-放鬆和獲得身心平衡
-增加身體柔軟度
-伸展結締組織 ex. 筋膜
-----------------------------------------------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una.yogi/
-----------------------------------------------
Music From -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Open Sea by Nylonwings -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track/ZO4AMitE6G
Vandering by Ström -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track/8oOmmFyZ7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mtmJs51I8/hqdefault.jpg)